过年上班第一餐,你最想念家乡哪一道菜
2023/5/5 来源:不详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1》
我昨天晚上聚餐回来发了一个征集:
中国人对某些当地食物,总有深深的思念,这思念因为刻入骨髓,平时未必记得,一旦想起,就马上让人食指大动甚至过了几十年,也未必会变。就像今天中午,我是和我父亲的一位家乡老友一起吃饭。虽然我们吃的不是家乡菜,聊的最多的,却是家乡菜。比如鱼冻一定要加雪菜和青豆,比如过年要炒花生、芝麻、白米糖,比如他的爸爸辈我的奶奶辈们做红烧猪大肠要怎样用手捋过一遍又一遍这些都是深深的对家乡菜的思念,在北京平时很难吃到,但是回家就一定要尝一次。思念,可能是我们和记忆中的食物最深刻的关系了。想到这里,也不知道哪一道菜或者哪些菜,是你平时特别想念的?
没想到大晚上就收到了各种美食暴击,
今天是上班第一天,中午你们吃的怎么样?
有没有想念放假期间恶补的本地美食?
反正我的胃害了相思病,他们也是:
未知姓名凉粉锅盔肉汤圆肥肠米粉油茶钵钵鸡酸豇豆炒肉粉蒸肥肠
梵鹏家乡扬州市宝应县是荷藕之乡,昨天正是大多数人过完年离开家乡的日子,恰巧昨晚《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了家乡的“全藕宴”。
家乡人对藕都不陌生,藕也是餐桌上常有的菜,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做法,甚至大多数人没听说过的。
虽然从小看过很多荷花,吃过各种各样的藕,但是说实话我还没吃过《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全藕宴。但是不管身在何方,看到荷花,看到藕,总能想起家乡。
李子红桃粿吧,是我们这的特色小吃,逢年过节我妈才会做。去年11月份回家,只是跟我妈提了一句,她隔天就去市场买材料。
我看到她把做粿的工具和材料摆上桌时,我还说“我就只是随便说说”,可她回我“你不是想吃吗?”。
我知道做红桃粿的工序并不简单,我虽然想吃但也不敢要求,那天我就和她一起做了几十个,二十个我带走,剩下的分给亲戚。当时他们还很讶异,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粿。对父母来说,孩子回家才算是“节”吧。
Pickanameeasytoremember.来北京之后,发现他们都不怎么吃辣。自认为适应能力可以,清淡重口,吃饱就可以。
八个月之后将要离开北京,反倒思念起家乡的辣味。食堂的饭菜,俞难入口:重庆小面、酸辣粉、红油米粉、火锅、口水鸡、水煮牛肉、麻辣鱼、藤椒鸡......日日夜夜心心念念。
就算只是一盘普通的洋芋粑粑,撒上一把辣椒,才算是带了家乡味儿,于是觉得回家真好,我要回家了。emmm……只是想吧啦一下正好这几天“水土不服”哈哈哈~
你会折耳朵吗?赤豆糊和鸭血粉丝!小时候家住在很旧的小区,居民楼的一楼很多都被弄成了小吃店,虽然看起来不卫生但是真的是很家常的味道。
Stephnie.xia第一是砂锅麻辣粉丝,真的是百吃不厌,一定回家吃,麻辣烫在老家的麻辣粉丝前真的不够数;
第二应该就是馄饨,我们家的馄饨就是只有馄饨皮,一点点猪肉,好吃的来…!!!鲜得掉舌头!!
余梦雪外婆今天走了,这两天外婆病重的时候在病床旁边想了很多关于外婆的记忆,外婆的一生都很凄苦,妈妈很小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她辛苦拉扯6个子女长大。
等子女长大成家了,又操心过得好不好,小的时候我家很穷,我总是记得,外婆每次来我家都会张罗着给我们蒸包子,因为很少吃包子,那对我们来说简直是难得一见的美食,所以每次都很开心,围着外婆叽叽喳喳的,那时候觉得这么个小面团慢慢长大很神奇很美好,我现在努力的回想那时候包子是什么味道的,却再也想不起来了。
后来我长大了,家里条件好了,我没有再吃到过外婆蒸的包子了,也想不起那个味道了……
《请回答》里最动容的画面是善宇妈妈在看到善宇外婆偷偷给她留的信封和钱大哭的时候,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可是从今天起,我的妈妈就再也没了她的妈妈了,记忆里外婆做的包子,以后再也吃不到了……
老虎牙坐标广东。
幼时不爱吃肉,担心没营养,所以外公外婆只能穷尽所思的炖盅煲出这种肉汁给我捞白米饭吃。
整鸡剥皮,冷水开火,瓦煲加热20分钟,熄火等待10分钟,取淡鸡汤出来换白炖盅,放两个鸡腿继续文火加盖隔水清炖,须再加入花旗参和这种大蚝肉,三个小时后得此汤。
年外公意外过世,我也无法复原这道汤,形似神不似,缺了爱。
假装在伦敦在曲阜,提到“粥”,必然指的是图中这种粥,而用米熬的那种,叫做“稀饭”或者“某某粥(如八宝粥、南瓜粥)”。
是曲阜特产,曲阜周边县市可能也有,但是不地道,味道和口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甏肉干饭,是济宁特产,曲阜是隶属于济宁的县级市,所以也可以算作本地特产了。
杰西卡卡卡卡山西人,在外地绝对吃不到的应该就是家里自己做的-焖面。(图片是微博上找的)。
在外地的山西人提起来焖面,配上老陈醋,也都是一脸陶醉。然而很少有山西人会在饭店吃焖面的,因为味道永远不如自己家的好吃。
它最大的特点是每家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而且只有自己家的最好吃。每次上学回家第一顿饭只要在家吃,一定是焖面,而且一定要是姥姥家的豆角焖面(小时候天天在姥姥家吃饭),换了爷爷奶奶或者是爸爸妈妈做的,都做不出那个味道,更别说饭店了。
马上要回学校了,看来还得再吃一顿解解馋。
老家在泉州,连续两季上了舌尖上的中国~
回家一定要吃的美食实在太多,先说这次上舌尖的面线糊和石花膏吧。
面线糊可以加的料有很多,个人认为的绝配是大肠、醋肉、再把油条泡进去,那滋味简直了,面线糊上桌前要撒点胡椒粉,讲究的店家会再加点泡着当归的地瓜酒,特别提香,可惜现在有不少是用米酒代替了。
小时候石花膏是夏天的必备,冲在冰蜂蜜水里就很消暑了,后来神奇地变成四果汤,更妙了,哈哈~说是四果,一般都能加六七种东西,石花膏、仙草、西瓜、大红豆、绿豆、芋泥这几样都是必加的。
还有烧肉粽、牛肉羹、姜母鸭,这几年有名的老店越来越火,都要排长队,可惜口味却略有下降,也许名气大了生意太好做了吧。
这些都是到外面吃的,其实回去最想念的还是家里的饭,反正我爸做的海蛎煎是最好吃的。
爷爷去世前做过厨师,爸爸一辈也都传承了他的厨艺,每次家宴都会讨论下这次的肠灌肠有没有弄好、鸡卷是不是包的比文阿家的好吃之类的,最后总会聊到爷爷打的水丸,大家都遗憾这一道没学下来,再也吃不到了。。。
他说图片是面线糊
一只弈之啊啊啊表白她影小编!太有心啦!————作为一名地道老陕,自己在外漂泊时最想念的不是擀面皮麻酱酿皮腊汁肉夹馍泡馍小炒,也不是冰酪冰峰柿子糊塌小酥肉牛肉饼韭菜盒子,而是那碗外地人眼中的「黑暗料理」——卤汁凉粉。
芝麻酱蒜汁芥末浇在凉粉上,放进去掰好的热馍块。馍块裹着浓郁的酱汁,入口超级满足。凉粉的冰爽,烙饼的酥热,卤汁的提神醒脑,辣椒的惊艳亮相…吃一口卤汁凉粉,似乎就能品味出那个包罗万象雍容大度的长安家乡。
所有推送中刊登了回复的粉丝,可以后台私信我们你的地址和电话。
除夕那晚很多人都问的荔枝番茄,毛毛可以给你寄送一份,
不过我自己做的,没加防腐剂,也不一定好吃(羞)
希望寄到的时候还是新鲜的,一周左右应该能送到
------李毛毛
她影主理人
春节七天假期间的现金抽奖已经结束,
可戳
赏色
逐梦奥斯卡圈圈圈圈
来聊
过年7天,哪个瞬间让你有滚回北上广的冲动?
已经回复获奖者留言找小助手领取了:
开工第一天,祝福大家工作顺利!吃得开心!
老规矩,每篇都有的
推荐观影
《贪嘴意大利》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水果传》
《主厨的餐桌》
《寻味顺德》
《老广的味道》
由“她影”原创,如需转载,请登录新榜网站版权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