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想念家乡酸汤菜
2023/5/27 来源:不详文/张凌波
凯里市苗学会湾水分会供稿
我生在苗家,长在农村,喝惯了酸甜的酸汤,吃惯了可口的酸汤菜。然而,自到重庆,吃的菜不是油腻太重就是麻辣味太浓,胃口总是不大好。每到燥热难耐的日子,就会让人不油然地突然想起那开人胃,更健人脾的酸汤菜来了……
重庆菜油腻太重在苗家,酸汤是一种既可做菜又可调味的食品。酸汤既可以生喝,又可以用来煮菜、煮鱼、煮肉、煮鸡、煮虾等。用酸汤煮的菜叫做酸汤菜。用酸汤菜下饭,胃口大开,食欲倍增。真可谓消食健胃良药。苗族民间有句民谣:“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这说明苗族人民十分喜爱酸汤,一年四季,几乎家家都制作得有。苗家非常热情好客,有客人来时就用酸食品招待,这些酸食品,味道醇甘香甜,带些酸味,吃起来另有一番风味。
打来白菜、青菜,掏来豇豆、四季豆,或买来豆芽、豆腐,洗净,放入酸汤锅里煮,熟了后即可以食用,酸甜可口。抓得活鱼,杀死,取出苦胆,放入酸汤锅里煮熟,夹放盘子,拌上适当葱蒜、辣椒面,这种酸汤鱼肉嫩汤鲜,清香可口,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是苗家的风味名菜。凡是肉,不论肥瘦,只要放到酸汤锅里煮熟,掺以香料,吃的时候十分可口,而一点不油腻。哪怕是进不得肉的人,也会留恋不舍。
苗家酸汤鱼苗家酸汤的种类有很多,若以汤的清澈度来划分有浓酸汤、清酸汤等;以汤的味道来划分则有咸酸汤、辣酸汤、鲜酸汤、涩酸汤等;以汤的原料划分也有鸡酸汤、鱼酸汤、豆腐酸汤、菜酸汤、毛辣果酸汤等。其中以清酸汤、毛辣果酸汤、辣酸汤最为常见,而以清酸汤、毛辣果酸汤最为有名。
清酸汤,也叫白酸汤,是用清米汤在酸汤坛子中慢慢发酵而成,色泽乳白,酸味纯正。制备酸汤,事先要准备好一个瓷缸或木桶,放在灶旁(目的是保持一定的温度),缸口安放一个事先洗干净的过滤网。每天大米下锅的时候,多掺一点水。当水温热时,搅它几下,随即舀过滤,盛于缸内。一般放置四五天,水酶化即成酸甜可口的酸汤。如果酸味不够,再放到锅里煮,并用水瓢冲扬,煮开后舀入缸内,就更酸了。
毛辣果酸汤,也称红酸汤,色淡红而清香,酸味醇厚。通常是用5千克新鲜毛辣果(贵州方言,指西红柿、番茄)洗净,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再加入克生姜、克大蒜、1千克红辣椒、克精盐、克糯米粉及克白酒,然后灌满坛沿水加盖放置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取用。
酸汤与泡菜水和卤水一样,保存得当,愈陈愈香。
炎热季节,喝上一碗酸汤,酸甜酸甜,既解渴又解热,舒服极了。隆冬日子,吃饱了荤腥之后,喝上一碗酸汤,顿觉肠胃轻松,浑身舒畅。醉酒之后,喝上一碗酸汤,酒气顿消,清醒大半。食物中毒,喝上一口酸汤,毒解病愈。酸汤既解渴热,又解油腻,甚至解酒、解毒,真是妙得出奇。
但不知为何,我小时候却不怎么爱喝酸汤,看到酸汤菜就没有胃口。每次上山砍柴或割草回家,首先揭开锅盖看看,如果母亲煮的是荤菜,就异常兴奋,大吃特吃。如果煮的是酸汤菜,就会情绪低落,早早的放下碗筷。如果母亲问起为什么吃的那么少,就推说是累了,吃不下。其实是自己不喜欢吃酸汤菜,没有食欲。
记得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母亲还没煮好饭,她正在洗菜准备煮酸汤菜。以往我一回家,饭就熟了,我吃完就可以到学校跟同学们玩。可今天是这样,还要吃酸汤菜,我有点不高兴。看到我气鼓鼓的样子,母亲忙着解释:“今早妈妈种包谷回来晚了,还没煮好饭,就怨我,就怨我。”我说:“这要多久才能吃饭?”母亲说:“快当,快当。”“我要迟到了,走了。”说着,我摔门走了。“娃儿,等会儿就好了,娃儿——”她追到大门外,冲我喊。可我理也没理她,急急地走着,径直往学校去。母亲的那个急样子,我永远都忘不了。
当时我是在村小读三年级。走在路上,我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我后悔了,我不该赌气不吃饭。其实,我家离学校并不远,五六分钟就到了。等吃好饭,是完全来得及的,当时我也清楚,有的是时间。可我就是为了想叫母亲再后悔后悔,心里再着急着急。但是,也许直到今天,母亲都还不知道,其实我那天故意赌气不吃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让母亲知道我不喜欢喝酸汤,别整天煮酸汤菜给我吃。
那些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我家兄弟姐妹又多,六兄妹同时在读书,家境就可想而知了。别说吃肉,就是油有时都吃不上。没油煮菜了,还得等镇上赶集了,才能买到。母亲不煮酸汤菜又能煮什么呢?所以,酸汤菜自然是每天主要的菜肴了。而那时,为了给我们挣学费、生活费和贴补家用,父亲不得不常年去煤窑当采煤工,只是在农忙时偶尔回来帮帮母亲犁田、耕地。平时,家里家外,大小活路,几乎都是母亲一个人在承担,非常辛苦。由于劳累过度,母亲积劳成疾,40多岁时就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每遇到天气变化,常常疼得不能走路。可母亲一直强忍着疼痛支撑着家。而我,那时竟因为母亲煮饭晚,且自己不喜欢吃酸汤菜,就用不吃饭来让她心急,我真不该。孩子没吃饭就走了,她那时不一定急成了什么样子了。我无时无刻不在心里忏悔:母亲啊,原谅我儿时的不懂事。
上初中、高中后,学校离家远,每天住校,就算想吃酸汤菜也吃不上了。学校食堂的菜,无论是炒菜还是汤菜,油都很少,而且味道不是咸就是淡,有时实在难以下咽。那时,每看到学校食堂那些食之无味的菜,眼前就晃动酸汤菜的身影。于是每个周六下午回家,一进家门放下书包,手都不洗就去锅台边,拿个空碗和一双筷子,揭开锅盖,舀上满满一碗,连汤带菜吃得干干净净。感觉这酸汤是那样别有一番滋味。而进大学后,只有假期才能回到故乡,继续品尝母亲做的酸汤菜了。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执教的学校离城里有点远,老师们一般都在学校住宿,吃的是集体伙食。虽然食堂的阿姨天热的时候也喜欢煮上一大盆酸汤菜,但酸汤不正味,不是太酸就是太淡,吃起来口感差,比不上故乡酸汤的那个味。
苗家酸汤菜结婚后,妻子也是苗族,也很喜欢吃酸汤菜,于是我们去市场抱回一个瓷缸。隔山差五,我们也自己制备酸汤,调调自家的口味。我们的家里,从此有了酸汤,有了自己的味道。孩子出生到乳牙长齐后,也受到我们的影响,渐渐喜欢吃酸汤菜了。有朋友上门,我们时常以酸汤菜佐酒,微醺中,大家就会赞叹说:“苗家的味道,不错;不错,苗家的味道!”以前母亲不习惯在城里住,自从我们家有了自己的味道,母亲到城里来的次数也就多了,住的时间也长了。
酸—汤—菜,一想到这三个温馨的字,我就内心深情地感激这种苗家常见的毫不起眼的菜,它撑起了我们家缺吃少食的那些艰辛的岁月,温暖、滋养和延续了我们全家柔弱的生命。
我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此生只要顿顿有一碗大米饭,再有一碗酸汤菜,足矣!
想念酸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