烩是一种什么样的烹饪方式怎么做了好吃
2023/6/14 来源:不详烩菜是非常古老的菜式,也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菜式,从古至今,家家都会常做常吃。
“菜祖宗”
烩菜的“烩”字,不是一个简单的厨艺,充满着玄机。别看简简单单的白水煮,饮食文化含量相当丰富。从三个方面说吧:
首先,人类最早利用火,主要用途之一是煮食物,把生肉煮熟了吃,当然是受到大自然的启发,森林雷火烧死的动物肉,比生着好吃许多。
其次,最早的煮肉,是找个小石坑,把生肉和水放里面,再另外烧热石块扔里面,加热煮了。现在看,也就是我们冒肉(焯水)的程度,算不得煮熟。但是动物肉的特点,就那一会能熟,容易咬动。如果再继续煮,会变硬,个把小时候后才算熟。
往后发展到把新剥的兽皮,四角扎住吊起来,里面装了水,放进生肉,下面烧火,把肉好歹煮熟。再往后就会制造陶器了,再往后发展到铜锅铁釜。都是一个煮,直到宋代铁锅普及,才开始炒菜。
再次,
现今所有菜式,煎炸烹煮蒸扒烧炖十八般厨艺,全都是源于煮,从石头坑里煮肉发展来的。到如今,所有的菜式还带着煮的基因。不信您看,红烧肉先要焯水,清炖鸡还是古老做法,冷水生鸡块一起下锅,等等。
这个“煮”,就是“烩”,后来细分的厨法。
“救急菜”
烩菜生命力之所以很强,是因为宽容度大。不论什么食材,肉蛋瓜果青菜豆腐,全部可以一烩了之。
我上中学期间,一个同学他家在学校院墙外边,翻过去就是他家。有一次课间10分钟,他说饿了,回家煮饭吃。我跟他一起,看他进门打开煤火,一碗水倒锅里,放进一把干面条。然后找来几根豇豆,切段扔进去,水开了,面条还是白的,豇豆刚发青色,盛起来呼噜呼噜给吃完,跑进教室还没迟到。
烩菜的大众化程度就这样,只要有水有食材。煮熟煮不熟、怎么煮都行,无非好吃不好吃,反正都能吃。但是烩菜却最讲究,一次有个同学老母亲去世,开车几百里去吊唁。他家在豫西农村,那里的规矩,凡是奔丧的,不论远近,走到后,自己去超级大锅里盛一碗烩菜,拿一个大蒸馍。就那碗农村大锅烩菜,至今难忘,饶我这个美食作者,也做不出那个味道,太美味了。
做法能讲究到极致
烩菜,说简单,随意几样材料煮熟就是。说难,那是要相当水平,否则做不好。我做烩菜最拿手的是“残八剩”,也是从这道菜入门,至今还经常做。
残八剩,顾名思义,剩菜大杂烩。一桌菜吃剩的,倒在一起煮了。汤少就加水,烧开就好。因为都是剩菜,烧开了要加进新的材料,或者青菜,或者豆腐。内容还多的,就撒点葱花或香菜。有新的材料加入,哪怕几根香菜,残八剩就变身了,成了新的菜,叫大烩菜。
酒店的很多菜其实也是烩菜,比如水煮肉片水煮鱼、毛血旺,典型的烩菜,取个名字而已。东北的杀猪菜、猪肉炖粉条子,甚至福州的佛跳墙,都是烩菜。可以这样定义:凡是3种材料以上,一起煮熟的菜,都是烩菜。至于不同的名堂,那是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从烩菜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