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得好,更能卖得好独山23万亩豇豆产
2023/12/12 来源:不详7月13日,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基长镇省道旁的一个豇豆收购点,驱车前来售卖豇豆的群众络绎不绝。验货、称重、借款,各项流程有条不紊;马路对面的豇豆地里,群众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架边,一捋,一扯,细长鲜嫩的豇豆攥在手里,宛若绿丝绦。
独山县基长镇,群众将豇豆挑往收购点。
这样的热闹景象已经持续了半个来月,时下正是豇豆集中上市高峰,今年,独山县采取“公司+订单+农户”模式,由独山县国有农业龙头企业黔南兴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面统筹,在全县发展豇豆种植。第一季2.3万亩豇豆迎来丰收。 大量豇豆短时间内集中上市,对采收、运输、销售各个环节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近期,我们在基长、上司、下司、玉水等乡镇共设置了20余个收购点进行就近收购,每天收购的豇豆有10万斤左右。”看着收购点上忙碌的群众,黔南兴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英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独山县基长镇,群众在收购点分拣豇豆。
吴英军说,2.3万亩豇豆种植,涉及的乡镇多,户数多,面积广,从种、采、收各环节有条不紊,得益于公司推行的“农村经纪人”制度。 为推动豇豆种植,兴农公司先后在独山各地优选招募了50余名农村经纪人,他们有的从事十多年蔬菜收购,有的进行农资销售,有的是当地的种植大户,这些人专人做专事,在产业发展中宣传发动、种植技术指导、市场拓展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产业良性发展。
独山县基长镇,群众将豇豆捆好上称。
“我从年就开始在基长镇一片收购蔬菜,手里积累了不少市场资源。”贵州欣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毓瑞就是其中之一,加入兴农公司后,主要负责蔬菜市场拓展,有着多年经验的他干得游刃有余。在他看来,与兴农公司的合作,实现抱团发展,同时有幸深度独参与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这是个多赢的局面。 好的运营机制,带来的是群众高涨的种植热情和丰厚的收入。
独山县基长镇,群众在采摘豇豆。
一大早,杨育芳大爷就踩着露珠赶到地里采摘豇豆,在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下,豇豆长势十分喜人,采摘完后,豇豆送到十来分钟车程的收购点售卖,十分方便。 “他们指导得好,我1.5亩的地,能收到斤左右的豆子,跟公司签了合同保价收购,这两天一斤能卖1.3元。”斤的豆子,老人现场拿到元的货款,手上数着红票子,脸上乐开了花。“第二季我还要继续种,帮我登记一下。”临走时,老人这样叮嘱工作人员。 “我们的豇豆,一部分走两广、北京等市场,一部分在独山加工成酸豇豆、红油豇豆,第一季要加工10万吨左右。”吴英军说,有农村经纪人市场资源的加持和深加工的产能保障,第一季的豇豆不愁销路。
独山县基长镇一处豇豆收购点,收购人员在给群众送来的豇豆称重。
据了解,豇豆收购中,兴农公司每天会提前将充足的货款拨付到各收购点,群众卖完豆子现场结算,钱货两清,对于种得好,产量高的农户,还奖励种子,通过激励,形成良性循环。 全程技术支持、真金白银收购,让豇豆产业圈了不少“铁杆粉”,第一季度的豇豆种植中涉及农户户,农户们的豇豆种得好,更能卖得好,产销两旺。 “收完这一季,我们马上就要下种第二季,全年豇豆的种植面积将达到5万余亩,目前群众报名种植的积极性很高。收完第二季的豇豆,我们又开始种植青菜,只要群众愿意,一年四季田地都不会闲着。”吴英军说,目前,他们正在积极配套供应链要素,探索“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农资、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六个统一”的发展模式,推动独山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莫宇
编辑胥芬芳
编审田旻佳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