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青黄淮海夏大豆种植的新难题罪魁祸首

2023/4/15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70317/5252043.html

大豆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但是农户们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大豆症青的现象发生。

尤其在黄淮海地区,“症青”成了大豆生产上的突出问题,并且越来越严重趋势,估计减产损失20%-80%,已成为黄淮海夏大豆生产上的新难题?

一开始许多专家认为是高温造成的,最后发现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点蜂缘蝽的刺吸式害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豆症青

“症青”是大豆茎叶持绿现象的俗称。

发生特征为:大豆生长后期营养生长旺盛,叶片变厚,叶色浓绿,茎杆坚硬,长期保持青枝绿叶,并不断抽发新枝或次生分枝,花期长,结荚稀疏,出现结荚不鼓粒或瘪荚皱粒,籽粒过小,导致产量下降,商品性差。

正常成熟的大豆,果荚是金黄色的,果荚也是被晒干的,打开之后,里面的大豆是饱满紧实的黄色大豆。

症青的大豆,在应该成熟的时候,大豆茎叶和果荚依旧是青绿色,果荚是完好的,但是打开之后,里面并没有结大豆,有荚无实,造成产量下降。

“症青”具有蔓延性,可导致整株甚至整块地被传染,严重时全株枯死,颗粒无收,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大豆栽培区发生危害较重,是导致落花、落荚和瘪粒、空荚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年山东省嘉祥县大豆发生症青现象,每亩产量仅有-斤;年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省份大豆发生症青现象,每亩产量仅有-斤;年大豆症青现象更普遍,产量损失更严重,每亩产量仅有-斤,有的颗粒无收。

症青的大豆(左)和正常成熟的大豆(右)

黄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就大豆产量而言,一般的高产田可以达到-斤,一般是-斤。目前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的高产纪录是新品种郑的平均亩产.46斤。

对于产量不高的大豆来说,减产上百斤对于豆农来说,就是大损失,更不要说症青严重时会导致80%的空荚,真的是如同癌症一般,让豆农绝望,血本无归!

症青发生原因

造成大豆症青主要有四点原因:

1、高温干旱

根据历年来大豆症青发生的情况来看,高温干旱年份症青出现几率很大,因为干旱高温年份,如果管理不好,作物长势弱抗逆性差,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2、大豆病毒病

在河南永城地区,大豆症青主要原因就是病毒病引起的,发病以后植株叶片黄绿斑驳,但仍然正常生长,不过因为叶部的光合作用等非常弱,产生的能量不足以供给正常的花芽分化,导致后期出现花而不实,果实干瘪空荚等情况。

3、虫害

主要是蜂缘蝽、飞虱、蓟马等引起的。害虫在花朵上活动取食引起花朵凋落,结荚期吸食幼荚汁液,导致豆荚凋落,或者果实畸形。

另一方面,害虫因为迁飞性比较强,虫口基数比较大,也传播病害,包括病毒病等,使得大豆症青发生几率大大提高。

4、营养元素不均衡

相关中微量元素缺失也能引起大豆后期结果少或者瘪荚,比如硼元素,其对植物的生长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植物开花结果,使果实饱满,而这种元素经常被种植户忽略。

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土壤中硼元素越来越少,那么自然有可能出现症青。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我们发现,通过给大豆补充硼肥,可以明显降低症青出现几率。

由于年和年夏季,黄淮海地区的气温都非常的高,所以当时专家推测大面积的大豆症青是由于高温干旱引起的。

但是,在田间种植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情况,一组紧邻的两株大豆,同一个品种,一个”症青“,另一个正常。

这就让人困惑,相邻同品种的两株大豆,都处在同样高温干旱的环境,结果却不同,猜测高温干旱不是造成大豆症青的主要原因。

仔细观察一下”症青“的大豆就会发现,在大豆茎秆处有刺吸性害虫穿刺的“黑孔”,有大有小,成黑色针刺状。

似乎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被发现,真相浮出水面。

点蜂缘蝽

造成黄淮海夏大豆出现症青的罪魁祸首就是点蜂缘蝽!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吴存祥指出,引起症青的重要原因可能是点蜂缘蝽,防治点蜂缘蝽可以有效防止症青现象的发生。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韩天富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种子大会大田作物论坛上也指出,黄淮海地区大豆出现的症青,不是由高温引起的,而是点蜂缘蝽造成的。点蜂缘蝽

属半翅目,缘蝽科。别名白条蜂缘蝽、豆缘蝽象。分布在浙江、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点蜂缘蝽寄主:主要为害蚕豆、豌豆、菜豆、绿豆、大豆、豇豆、昆明鸡血藤、毛蔓豆等豆科植物。

防治点蜂缘蝽方法

①寻找成虫越冬躲避处,在冬前清理地边秸秆、枯枝落叶,可于地边收集,用土填埋,拍实越冬腐熟,作为来翌年田有机质,并可清除躲避越冬成虫。

②实行轮作,在大豆地块实行至少1年以上轮作期,减少大豆病虫害宿主寄生。

③对大豆地收获后于秋后进行深耕,深埋豆类枯枝落叶,斩断卵来年孵化。

④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培育壮苗,增强大豆机体抵抗力。

⑤选择吡虫啉、噻虫胺等拌种剂对大豆进行拌种,提早预防。

⑥大豆花荚期,出现危害时,亩用药液40-50公斤进行植株整体喷雾防治。每隔6~7天喷药一次,因为点蜂缘蝽具有迁飞性,所以要连喷2-3次,喷药时要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0倍液的3%阿维菌素乳油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倍液5%啶虫脒乳油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文案排版/张大鹏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