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里的高级颜色美学蓝釉深若雨后晴空,红
2022/9/24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m.39.net/pf/a_4785554.html
瓷器种类多,颜色款式也变化多端,经常能看到很多极亮眼、高级的色彩,一眼就让人沦陷。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早在宋代的时候,钧窑器就已经出现了铜红斑釉之类的不均匀高温红釉,这种高温铜红釉瓷在元代的时候才创烧成功,但却因技术、材料等种种原因,在明代晚期的时候失传了。
直到康熙时期,这种红釉才又复烧成功。这个时期的高温铜红釉品种主要有霁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三种。
霁红釉是一种非常耐看的、雅致的红色,不像有些艳俗的大红色,它红而雅,看起来高贵而富有艺术美。
雍正朝霁红釉杯
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深沉,常被用去做祭祀用器,所以它又叫“祭红”;宣德时期因为会在釉中掺红宝石,因而还可以叫“宝烧红”、“宝石红”。总之名字是挺多的。
霁红釉的颜色是很沉稳的深红色,闪着低调的红润光泽,夺目而不落艳丽。清代有《景德镇陶歌》记录了霁红釉的美与烧制难度:“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
这是康熙时期的“霁红釉梅瓶”▽
除了用作祭器以外,霁红釉也可以用做文房用具、日用瓷。这件梅瓶造型规整,釉色浓郁而不失润泽,颜色真的相当不凡。
雍正时期的“霁红釉胆式瓶”▽
胆式瓶的器型就是那种简单文雅的款式,细长颈十分流畅,简单又大气,再加上通体匀净的红釉面,色泽纯正,整个器物看上去就特别的美。
雍正时的霁红釉胆瓶▽
郎窑红是以康熙时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姓氏命名的,因为它是在郎廷极所督烧的窑里面生产出来的一种红釉。
相比起霁红釉,郎窑红更加鲜艳,绚丽夺目,釉汁有流动感,会因为釉汁流动积聚而让底部呈现出近于黑红的颜色。因为烧制难度大,还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康熙时期的“郎窑红釉琵琶尊”,釉层肥厚细润,鲜红明亮,口部因釉层垂流而透出白色胎体,底部则因为凝聚而呈现浓重的深红色。▽
康熙朝的“郎窑红釉凤尾尊”,凤尾尊又称观音尊,是清康熙时期流行的器型。▽
郎窑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所以还有“牛血红”的叫法。这件凤尾尊的釉色就很鲜红浓艳,而且还具有玻璃光泽。
豇豆红釉也是一种很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它的釉质都很匀净细腻,但含有深浅不一的粉色,所以有“桃花片”、“美人醉”的称呼。
康熙朝的“豇豆红釉莱菔瓶”,莱菔就是萝卜,这是康熙朝独特的尊式之一。豇豆红釉会在烧成过程中会产生绿色的斑点,俗称苔点,康熙朝创新的莱菔瓶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
深若雨后晴空,淡趋月白
说到红,也要提一下蓝,毕竟自古红蓝出cp。
最早的高温蓝釉出现在元代,不过那会儿传世品不多。到明、清两代时,就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又创烧出了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高温钴蓝釉,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如下面这件元代的“蓝釉白龙纹盘”,在通体蓝釉的基础上,装饰着一条白龙纹。▽
像这种传世的元代蓝釉白龙纹盘目前能看到的屈指可数,约只有4件左右,故宫博物院有一件,其它的都在国外。
另有霁蓝,也叫祭蓝,可和霁红相提并论,是宣德瓷器的上品。这就是一件宣德时期的“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
可以看到通体蓝色的同时,口沿处还有一圈圆润的白边,釉色纯正,造型规整,这是宣德朝祭蓝釉瓷的典型器。
雍正时期的霁蓝釉小杯,釉色均匀润泽,小巧雅致。▽
康熙时期的霁蓝釉描金梅瓶,蓝如深海,又明亮如宝石,单单这一种颜色,不做其他装饰就已经很美了。▽
若要细致地装饰起来,大面积的蓝色底色也可以做出极高贵典雅的样式。如这件乾隆时期的“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以天蓝釉做底,用金彩作饰,勾绘莲瓣纹、折枝花卉纹等各种纹样,蓝与金的搭配华丽又贵气,这让它拍卖出了万的天价。▽
蓝釉家族还有一个颜色更浅的天蓝釉,它由“天青”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颜色浅而发蓝,好像天空中的蔚蓝色,因此得名“天蓝釉”。
清代康熙时期的“天蓝釉花觚”,通体施天蓝釉,腰部饰凸乳钉,上下各饰三道凸起的弦纹,花觚釉色匀净,十分雅致。▽
雍正时期的“天蓝釉双龙耳瓶”,这件颜色就亮眼很多,更加清新素雅。▽
雍正天蓝釉瓷器的烧造在康熙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深浅不一的两种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趋月白,美得各有特色。
这些还只是红蓝两个大色系下面的花样而已,还有其它好看高级的颜色,你在文物身上见过哪些能让人念念不忘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