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火烧病是什么病害有哪些症状根据发生规
2023/6/24 来源:不详前言:豇豆火烧病就是豇豆细菌性疫病,属于细菌性病害,是野油菜黄单胞菌豇豆致病变种引起。豇豆疫病是真菌性病害,两个不是一回事,症状、病原、传播方式、防治方法不一样,请仔细分别。
豇豆火烧病实际上指的是豇豆细菌性疫病,因为叶片中后期有火烧过后的症状而得名。一般的细菌性疫病都简称疫病,豇豆细菌性疫病却不可以简称疫病。豇豆细菌性疫病发生相当普遍,在条件适宜的时候,危害性很大,是豇豆常见病害之一。下面就豇豆细菌性疫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物、传播途径、危害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几个方面分享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技术和经验。
●豆角火烧病症状及危害豆角叶烧病,以为害叶片为主,发生严重时茎杆和豆荚也遭受危害。该病菌区别于豇豆疫病最大的特征就是在潮湿条件下,各个发病部位都会有黄色菌脓溢出。
1、叶片。植株感染病害最早出现在叶部,从叶尖或者叶缘出现病状,开始的时候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病斑。随后病斑逐步扩大为不规则形状,出现局部褐色坏死,病斑周围有黄晕。受害部位变硬变薄甚至透明,容易脆裂。干燥情况下,老叶片火烧状干枯,幼叶变形、皱缩、脱落。
2、茎蔓:茎蔓感病后出现水渍状病斑,以后变成条形褐色病斑,病斑凹陷。茎杆四周都有症状以后,病部以上枯死。
3、豆荚:豆荚感病,出现水渍状小点,后为褐红色近圆形病斑,病部略有凹陷。果实上病斑黄褐色,有凹陷。
●豇豆火烧病病原物和传播途径
豇豆火烧病的病原菌是野油菜黄单胞菌豇豆致病变种,属于细菌感染。野油菜黄单胞菌有多个致病变种,每个致病变种的危害作物类型都比较单一,致病性强,经常造成毁灭性病害流行。
1.豇豆细菌性疫病病菌在种子内外和土壤里面的病残体上面越冬。病原菌在种子内能存活2~3年,在土壤中的病残体腐烂后死亡。
2.带菌种子或者种子接触土壤病原菌萌芽后,子叶开始最先产生病原细菌,也就是菌浓,通过气流、雨水、浇水、昆虫、人畜等传播到植株上。
3.病原从叶片气孔、水孔、伤口侵入,大多数从叶尖和叶缘侵入,经2~5天潜伏期才出现病状。气温在24~32℃,叶片上有水滴时病菌容易侵入、传染和发病。
4.高温高湿、大雾和结露有利发病。夏秋天气闷热,连续阴雨、暴风雨、雨后骤晴等病情发展迅速。
5.管理粗放、偏施氮肥、大水漫灌、杂草丛生、虫害严重、植株长势差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病。6.豆角栽培管理不当,大水漫灌,肥力不足,偏施氮肥,长势差易,会加重发病。
●豇豆火烧病防治策略
1.选择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最好与白菜、葱蒜等非豆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2.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播前用福尔马林倍浸泡30分钟,或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倍液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或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防治细菌性疫病。施用腐熟农家肥,避免携带病菌。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4.加强栽培管理,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减少田间结露的条件。科学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增加植株抗性。
5.在发病初期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小结:豇豆火烧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一般年份发病并不严重,在外界气候条件较适宜的时候很可能发生流行,因此上要以预防为主,选好地块,选用抗病品种,实时播种合理密植,及时清洁田园,减少杂草,高温高湿的时候需要用化学农药提前预防,防止大面积叶片坏死和豆荚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