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梦铺就共同富裕路今朝梦圆花开莲枝满
2022/12/25 来源:不详白癜风的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831/4688851.html
刘梁峁村民正在给果园浇水
爬上距刘家沟小组近5公里的山头上,远远就看见刘柱考正忙着和村民们给果园浇水,80岁的他精神矍铄,体力充沛,干活的样子一点儿不落后于年轻人,边拉着水管大声地感慨道,没想到曾经的荒山,现在变成了规整的梯田,种上了花果树。这几天正在给果园浇水的刘柱考说:“过去这个路人走也不好走,牛拉上走更要小心了,一不小心在崖畔上掉了,现在路也修通了,水也引上山了,树也栽上了。将来花果挂上果了,能卖钱,群众有钱了,生活也就好过了,也就脱贫了。”放眼这漫山遍野的绿,去年栽植的部分杂果已经开花,期待今年可以首次挂果。80岁的老党员刘柱考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他动情地说:“我是一个老兵,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我栽树一天还给元的报酬,就是不给这块钱,也是给子孙后代造福了,这也是一个党员应该尽的义务。”
正在整理粪土的贺启鱼
沿着梯田盘山而上,正在整理粪土的贺启鱼迎上来,开口就说共产党好!贺启鱼说:“政府一年给一个,给了二年引种牛,去年我又买了两个牛,捉了4头猪,收入十来万,今年下来也可能收入个十来万。共产党现在对贫困户帮扶的挺好,我现在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53岁的贺启鱼是神木市沙峁镇刘梁峁村贺家洼组人,早年和妻子离异,独自一人生活,前几年患病,生活异常困难,加之陕北地区干旱少雨,靠天吃饭,收入微薄,于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落实,在沙峁镇政府、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帮助下,贺启鱼试着养鸡、养猪,刚开始数量虽少,但贺启鱼勤劳、务实,养鸡鸡肥,养猪猪壮,养殖质量高,到年底全部售出,当年就有了盈利,这大大的提振了他养殖的信心,政府帮助贺启鱼改善了住房条件,于年顺利脱贫,脱贫后的贺启鱼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了新的想法。
年末他出栏了4头猪,出售多只鸡,获得较好的收益。随着近年神木牛肉价格飙升,同年通过畜种引进补贴购买了一头牛(政府补贴元),年底通过互助资金贷款元,自己出资元购买了四头牛犊;年又通过畜种引进补贴购买了一头小牛,开始养牛。养鸡多只,肉猪4头。年底,出售了4头肉牛、4头猪和只鸡,贺启鱼的纯收入达到5.5万元。年伊始,他又投资2.6万元,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年收入逾10万元。是脱贫户中的典型代表。
近几年,贺启鱼除了种养殖外,还营务着30多墒土地,地上的饲草和收成扶持养殖,形成了种植养殖产业链,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力价值。他还挤时间积极参加各类产业技术培训,努力学习防疫知识。在村里,现在也算半个养殖专家了。
贺启鱼这个曾经的贫困户,不等不靠,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生活逐步富裕起来,日子也红火起来,心情也舒畅了起来。
刘梁峁村郝家峁村小组小杂粮加工厂负责人郝建平高兴地介绍有机杂粮
去年底郝家峁村小组的小杂粮加工厂正式开始加工杂粮,这对于和土地打交道的当地和周边农民来说是件喜事。村民郝绞堂告诉记者,过去粮食打下卖不出去,村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也不愿意多种粮。今年,合作社提前和村民签订收购订单,保障了村民的粮食销路。郝绞堂说:“原来产下的粮食牛车拉上到很远的地方卖还不好卖,价格也非常便宜,自从合作社开始加工上,今年已经开始订单收购,周围十来公里路上的,远自太和寨、贺川卖粮农民都和我们提前定好单,这样下来粮食也好卖了还有分红。”正在粮食加工车间忙碌的合作社董事长郝建平高兴地说:“我们这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起来主要以小杂粮加工为主,杂粮的来源主要是刘梁峁6个小组的村民种植的。我们把玉米小米绿豆红小豆豇豆高于市场价2、3毛钱收回来深加工,村民相当高兴,也有好销路。我们村家家有资本,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分红。”
沙峁镇刘梁峁村辖刘家沟、梁家仓、郭家岊、郝家峁、盘地峁、贺家洼6个自然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土石山区,靠天吃饭,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以种植传统的谷子、玉米、豆类为主,畜牧以养羊养猪为主。十八大以来,党的脱贫政策激发了刘梁峁村人致富的动力,人心齐泰山移,经过几年苦干大干实干,使昔日穷山恶水的村子彻底变成了“林果草田满山香”的富裕村。现在是组组有产业,户户有分红。
远眺刘梁峁村植树(退耕)造林
驻村第一书记李刚义介绍,这几年村里实施生态造林亩;打坝投入万元;引水上山投资万元;4.7公里、宽4米的上山水泥路投资余万元,先后整理梯田亩(其中亩市扶贫办每亩补助元,栽植桃、杏、富士、梨树)建成杂果园;今年扶贫办又安排资金万元,栽植亩接桃接杏、海红果树、花椒树等10个品种;除今年以外,6个小组退耕还林项目总面积达到亩,其中亩每亩给村民补助1元;并栽植了枸杞、桑葚等亩林下经济林;实施红枣低产园改造工程亩,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第一书记李刚义说:“前几年我们主要是从水路电完善基础设施,这几年以后我们主要从村集体经济方面,建立了近亩林下经济林,解决了我们村民的后顾之忧,会给村民带来很大的效益。规模化林场的建设和退耕还林不仅解决了村里土地撂荒问题,而且能给村民很大的现金补助。林业局去年给刘梁峁村设施了红枣低产园改造,大大地提高了红枣的产量跟质量。通过一系列的项目的设施,刘梁峁村建立了稳定的产业,为村民以后致富奠定了基础。”
刘家沟村小组一角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神木扶贫办、农林等相关单位和帮扶企业先后为该村投资近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产业项目成效已初步凸显。六个小组生产生活道路全部打通,远眺绿荫环绕的刘梁峁村,一幅追赶超越、致富争先的画卷正在窟野河西岸边徐徐展开......
西寨村:壮大“牛”经济日子“牛”起来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神木企业积极参与脱贫工作,承担社会责任。有力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攻坚步伐。神木市栏杆堡镇西寨村因地理位置、人口资源和交通条件等原因,脱贫难度大。西寨村第一书记王永胜说,年牛圈梁养殖场建成后,在神木市创威煤矿的帮扶下,合作社引进53头西蒙特尔种牛,为村民创收奠定基础,说起未来养殖场的未来,驻村干部王永胜言语间自信满满。
西寨村牛圈梁养牛场一角
栏杆堡镇西寨村是神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耕地面积达亩,产业以传统耕作和饲养牲畜为主,现在村里居住人口还不到人,地广人稀。如今,不便的地理条件变成了发展产业的优势,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贫困户就业等措施来实现脱贫。
“年三月份这个地方还是不毛之地,我们驻村工作队利用七个月的时间,建成了规模化养殖场,开始发展养牛产业。”西寨村第一书记王永胜介绍,西寨村注册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划分人头股、资金股、土地股、公益扶贫股等形式让农民变成“股民”。王永胜说,当初我们建养殖场的时候主要是基于这么几个思路,一是养殖西蒙特尔牛,因为这种牛适合在我们当地环境生存,这已得到了验证,通过两年多的饲养,牛还没有病更没有出现死亡。王永胜说:“思路就是通过母牛繁殖来盈利,因为牛肉的价格比较高。第二个就是养殖场周边有大部分村民搞种植业,我们把他的麦杆麦秸收购回来喂牛,减少喂牛的成本,同时增加村民的一些收入,特别是村子里的一些老百姓贫困户,他们是一些弱劳动能力,无法离乡。我们就采用灵活的方法,把这些弱劳动能力和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让他在养殖场打工,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顺利脱贫。截止目前,养殖场现在有头牛,今年能盈利10余万元以上。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喂更多的牛,盈更多的利,让更多的老百姓受惠受益。特别是让还没有脱贫的贫困户顺利脱贫。”
小有名气的栏杆堡西瓜
年,合作社成立了西瓜种植基地,种植西瓜约90余亩,通过帮扶销售卖出17万斤西瓜,实现经济收入15万元。在驻村工作队和企业帮扶下,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老百姓的的脸上洋溢出了久违的笑容。
滨河新区滨河大道一角
迎难而上尽锐出战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神木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安排,以“三比对一提升”为载体,以“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为重点,以“三排查三清零”为抓手,逐村逐户开展中央回头看和国家及我省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排查工作。为了对标对表及时完成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神木及时抽调市级部门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到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为了强化干部作风,市委组织部牵头,抽调纪委、两办和扶贫办业务人员指导镇村工作。神木有个行政村,个自然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村24个,年退出5个,年退出1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户15人,其中在册贫困户户人。神木市扶贫办副主任赵杰说:“几年来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我市匹配的扶贫资金约7.7亿,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方面等问题。一是产业方面,建成24个村级光伏发电站,每年收益万元,建成村集体经济组织个收益2.7亿元。(2)是用于产业发展到户的有多户,奖补资金多万元,二是就业方面,累计就业人数达多人次。工资平均年收益达1.89万元;三是在安全饮水方面,投资2.5亿元,有效地解决了我市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在交通方面,投资2.4亿元,彻底解决了我市村组生产生活出行的问题,五是在安全住房方面,累计危房改造户,补助资金达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神木企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强劲动力,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越到最后关头,脱贫攻坚工作越是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遇新冠肺炎影响,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更大。神木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尽锐出战,凝聚起决战决胜的磅礴伟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坚决完成脱贫攻坚这项中华民族和人类历史伟业。未来的神木一定是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的宜居宝地,兴业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