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好吃有营养,科学栽培掌握小技巧,达到
2022/8/17 来源:不详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豇豆是夏季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蔬菜之一,比较容易清洗,烹饪方法也比较简单,但是营养却很丰富,也很易于吸收消化,是比较受大众喜欢的蔬菜。也是泡制酸豇豆等泡菜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
随着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豇豆也从夏季生产变为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一些大棚生产的豇豆无论是产量还是外形上都已经和应季种植的非常接近。
尽管豇豆的种植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普及,但是对于一些种植新手来说,要想获得高产和优产,仍然是需要不断的总结吸收经验。
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关键环节上需要掌握的技巧性东西还比较多,同时在对于提高豇豆的品质上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豇豆种植要注重时机
尽管豇豆已经实现了大棚四季种植,但是如果没有掌握好适宜的时机播种,豇豆一样会出现结果率比较低,产量不高的现象。
出现这个问题除了种植的品种原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有可能就是播种的时节问题,特别是露天种植的。豇豆的花期最适宜的温度在26度左右,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豇豆的授粉。
因此要根据花期来确定合适的播种时节。在实际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对于大多数地区,在进入谷雨后就可以播种了,温度比较低的地区可以使用保温棚育苗,以缩短豇豆的发芽时间,为移栽做好准备。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豇豆都是采用移栽,也有一些会直接播种,对于这种播种方法要提前做好苗床以及田垄准备,以减少后期整地对幼苗的影响。
二、豇豆种植要合理追肥
和大多数的豆科类作物一样,豇豆本身根系也有根瘤菌,能吸收利用空气中的氮元素,因此在豇豆的生长过程中施肥要注意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来补充。
尽管豇豆能够吸收利用空气中的氮,但是仍然要保证有一定的氮肥,因为豇豆是藤蔓类生长,植株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进入开花结果期,因此氮肥和钾肥是豇豆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比较大的肥料。
特别是在进入花期和结荚期之前,根瘤菌还不能完全发挥固氮作用,所以在此之前施肥一定要注意。在此之后,施肥要对氮肥有所控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再追施氮肥。
豇豆在种植中和其它蔬菜一样,也要做好基肥的准备。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部分复合肥,每亩农家肥的用量在2到3吨,复合肥在80斤左右。
缓苗期可以根据苗的长势酌情追施壮苗费,以尿素等速效肥为佳。进入开花和结荚期后,除了要追施钾肥之外,要注意及时补充硼肥。
此阶段是肥料需求的高峰时期,可以使用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硼肥进行一定比例混合,以叶面肥的方式进行喷施,既能促进花芽分化,又能促进根系生长,一般10天左右喷施一次,使用3次左右。
在进入采摘期之后,豇豆植株也开始逐渐进入衰退期,而此时仍然有一些花芽在分化也有一些幼果在成长,因此延长采摘期是增加豇豆产量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此时要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提升植株整体的生理性能,延长采摘期。
三、豇豆种植要及时浇水
豇豆在生长期间需要足够的水分,但是本身豇豆又不耐涝,雨水过多或者土壤湿度过大很容易导致豇豆烂根“沤死”,所以在豇豆的种植中,及时浇水及时控水都非常重要。
在幼苗期一般需要每半个月左右浇水一次,进入花期和结荚期后,在正常情况下每隔10天左右浇水一次。总的来说,豇豆比较耐旱,所以除非出现特别高温干旱的情况,一般不需要随时浇水,保持土壤有一定的湿润度就可以。
四、豇豆种植要及时控旺
对于藤蔓类作物来说,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枝叶以及藤蔓旺长的情况,而豇豆的豆荚大多数都在侧枝上,因此控制藤蔓生发促进侧枝生长是豇豆提高产量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通过对豇豆进行掐尖的方式抑制藤蔓生长,主要是摘除主藤的芽尖以及不结果的侧枝,将养分最大限度的集中在结果的侧枝上。
五、豇豆种植要预防病虫害
豇豆在种植中对产量危害最大的就是钻心虫,在日常食用中也会发现豇豆中有虫子。钻心虫会危害豇豆的花蕾以及果实,特别是在果实中还会留下分泌物,既破坏了豇豆的外观,又影响了豇豆的口感,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大。
特别是这种虫基本都在豇豆内部使用杀虫剂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对于钻心虫重点是要做好预防。实际生产中在花期时可以喷施杀虫药进行消杀,能够有效的减少钻心虫爆发的几率。
总之,豇豆种植看起来技术并不高也不复杂,但是在集合气候、土壤、排灌以及虫害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要想提高产量和质量,仍然需要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