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马未都明清时期红釉发展史

2022/9/28 来源:不详

明朝红釉至此已让后世无话可说。尽管永宣之后还有成化、正德、嘉靖,都烧过红釉,但那不过是秋风过后尚未照零的几片树叶。度过漫长的冬季,红釉在明水宣之后的两百年间几无建树,当清朝康熙江山坐稳之时,与蒙古人有着血亲关系的康熙皇帝派一个叫郎廷极的人到景德镇御窑厂督窑。中央政府派人,皇帝大人钦点,可见瓷器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郎廷极不负皇恩,终于在康煕晚期成功烧造出红釉。

郎廷极的意图明显,直逼永宣红釉,在康熙红釉诞生的那段日子,很多人认为郎廷极仿永宣红釉几可乱真。其实郎廷极还是一个颇具创意的文官,在前几任如臧应选等人督窑的基础上,郎廷极瞄准红釉,攻克难关,让红釉又如“初凝之牛血”,让红釉好到能以他的名字命名郎窑红。“脱口垂足郎不流”,一句俗到家的俗语,却在陶瓷界流传不息。故宫博物院藏郎窑红釉穿带瓶,按其“脱口垂足郎不流”的标准,丝丝入扣,以至连乾隆皇帝看见祖父时期之作还误认为此瓶为宣德作品,高兴赋诗日: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祐德尤崇。郎廷极在郎窑红创烧的同时,还恢复了霁红,创烧了豇豆红。豇豆红又称美人醉、娃娃脸、桃花片,可见其妩媚动人豇豆红作品常常带绿色苔点,如同美人脸上的痣,显得更加销魂动魄。故宫博物院藏豇豆红菊瓣瓶,色泽之清嫩,品质之洁净,让观者观一器可体会三味一美人醉、娃娃脸、桃花片至于霁红。

自康熙起,历雍正至乾隆发扬光大,炉火纯青,釉色冷静无华,釉面呈桔皮皱,一副中规中矩、无欲无求的模样。故宫博物院藏霁红釉梅瓶,从造型到釉色,无缺陷可挑,无优点可褒一全是优点,像一个橱窗中的美人,没有缺点,但又挑不起观者兴趣。康乾盛世,各类红釉增多,康熙的吹红笔简,雍正的粉红釉蒜头梅瓶;乾隆的胭脂红釉灯笼尊、窑变红侈口尊、珊瑚红种,都是实物例证。康雍乾三朝,将红釉细分为:郎窑红,霁红、豇豆红、珊瑚红、胭脂红、盖雪红、窑变红、金红、年密红、洋红、薇红、攻魂红、钧红、仿朱漆、仿剔红,品种繁多,名称亦有重叠,各自定名出自各自感官。但仅以名称而言,

红釉在清朝康乾盛世无疑是百花盛开,推陈出新的黄金年代。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