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瓷器中的那一抹红,艺术中寄托美好
2022/9/27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中国红自古就有美好的寓意,中国式结婚都是一身红,寓意日子红红火火,而宫廷瓷器中的中国红自然不能缺少红色,历朝历代的皇帝新婚都要定制一批红釉瓷器,寓意百年好合,图个吉利。红釉是瓷器颜色釉,属于瓷器的单色釉的一种,红釉瓷器是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瓷器的釉色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胭脂红。
矾红龙纹盘矾红矾红釉因是以青矾(FeSO4.7H2O)煅烧所得到的氧化铁(Fe)配入釉中,故称矾红。与铜红釉相比,矾红釉容易烧造,明代嘉靖年间,铜红釉瓷器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一再上疏皇帝,请求改烧矾红。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比出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因此,御器厂便以矾红取代了铜红。清代矾红被大量使用,一般用于五彩、斗彩器。
矾红壶霁红梅瓶霁红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品种主要有霁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三种,各具特色。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红艳、深沉,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霁红瓷器豇豆红釉水丞豇豆红釉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
豇豆红釉莱菔瓶郎窑红釉瓷器郎窑红釉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它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郎窑红釉瓷器在当时就很名贵,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郎窑红瓷器釉里红瓷器釉里红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因其在釉下彩绘,故称釉里红。釉里红的白地红花,色彩鲜艳,给人以热烈喜庆的感受,自元代创烧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铜对窑室内的气氛要求严格,高温下易挥发,因此烧成难度大。元与明初的制品有些呈色不稳定。明、清时烧制的釉里红色彩稳定,且更加艳丽,尤其是清雍正朝的釉里红,不仅色泽鲜红,而且成品率高。
釉里红蝴蝶笔筒胭脂红盘胭脂红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为低温釉彩。包括釉和彩两种:一为浓艳的粉红釉,因色若胭脂而得名,始见于康熙晚期,雍正时用得较多,施釉较薄,色调鲜艳。另一种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彩,多用于花卉图案上,绘工精致,笔触细腻。
胭脂红开光碗红地描金喜字碗清同治红地描金喜字碗碗撇口,深腹,圈足。通体红釉描金。口沿内外及腹部近足处饰描金回纹,内外壁和足墙饰描金彩“囍”字,内底心描金团寿字纹,,高7.2cm,口径10.5cm,足径3.9cm。足底书矾红彩“燕喜同和”四字楷书款。 同治时期生产的“囍”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怀碗、黄酒碗、酒杯、羹匙、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这批大婚瓷器是同治七年(年)江西巡抚景福在景德镇为宫廷烧造的,共计桶,计7,件。通过皇帝大婚所用的红色瓷器,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中国红的喜爱程度,虽然中国普通老百姓没有皇帝这么奢侈,但是通过这一件件红釉瓷器,是中国人喜欢红色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