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之创烧于北宋初年的红釉瓷器,清康
2022/9/24 来源:不详#红釉瓷器#
相传在明朝宣德年间,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鲜红色的瓷器祭奠日神,于是诏令设在景德镇的督窑官加紧烧制。
但是,窑工们多次试验,就是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祭器来。督窑的太监每日督促、鞭打窑工,并且把一部分人关进监狱,声称再烧不出皇帝催要的红釉瓷器,就要杀人了。
一位老窑工的女儿翠兰,听到消息非常担心,跑到了御窑厂,发现她的父亲也被督窑官投入了大牢。悲愤的翠兰纵身跳入了熊熊的窑火当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议督窑官的暴行。两天后,当窑工们打开翠兰焚身的窑炉时,惊奇地发现,烧成的陶坯呈现出鲜血一样的红色。红色的祭器烧成了,人们说这是翠兰的血染红了陶坯,于是就把这种红色的陶瓷,称为祭红。
明清瓷器过手录京东好评率95%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7购买当然,这个故事我们只是听听就算了。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得鲜红。
嘉靖时,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宣德时烧制出祭红。呈色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
整个盘子器心与外壁施红釉,外底施白釉。口沿因高温红釉垂流而呈现出白色胎骨,俗称“灯草边”。红釉鲜丽,釉质匀净。
明代永宣时期红釉的品质已达到历史上的高峰,然而,这种鲜红釉瓷器的生产技艺却在宣德以后失传。
直至清康熙时期,这种失传已久的烧造技术终于在景德镇御窑厂得以恢复,康熙朝亦成为红釉发展史中的集大成时代。
胭脂红釉是清代名贵的颜色釉,创烧于清康熙晚期,以雍正、乾隆制品最精。其制作工艺在烧成的瓷器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入炉低温烘烤而成,烧成后釉呈胭脂红色,色泽鲜嫩柔和,故称为“胭脂红釉”,又称为“金红”。
“郎窑”是指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烧的瓷器。其中著名的仿宣德红釉而烧造的高温红釉称为“郎窑红”,其特点是釉色深艳,因似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故又称为“牛血红”。
当时景德镇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故康熙郎窑红是清代红釉瓷中珍品。
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景德镇官窑生产的高温红釉瓷品种之一,它以金属铜为着色剂,红釉中因部分氧化而产生绿色斑点,因其色浅红娇艳,似孩儿粉颊,似桃花初绽,似美人初醉,故得多个美名,如称为“孩儿脸”、“桃花片”、“美人醉”,被誉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的美丽色釉。
明清瓷器真赝对比鉴定程庸学林出版社瓷器书籍京东查看已下架胎质洁白坚细,釉面莹润光亮,釉色淡雅,为康熙豇豆红瓷的典型器。
霁红釉,为仿明代永乐宣德的红釉器。霁红釉有别于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与豇豆红的淡雅柔润不同,釉色深沉失透,釉质均匀。
中国人喜红,大有吉祥之意,如家藏一件红釉瓷,倒也三生有幸。红釉瓷弥足珍贵,现多为博物馆收藏,民间亦不多见。
在一部中国的陶瓷史中,康熙朝的瓷器烧造是享有盛誉的一个朝代。在彩釉瓷的烧造上,其品种之多,烧造成就之高,是为历朝所不及。彩釉瓷的品种十分丰富,有祭红釉、豇豆红釉、郎窑红釉、霁蓝釉、天蓝釉、茄表蓝釉,和黄釉、绿釉、豆青釉、茄皮紫釉等。
“郎窑”是指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烧的瓷器,其中著名的仿宣德红釉而烧造的高温红釉瓷称为“郎窑红”,正是“红郎窑华而不俗”!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郎窑红釉是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郎窑红是模仿明宣德时期宝石红釉特征烧制的。釉凝厚,玻璃感强,佳品呈鲜红色。传世品以瓶较多,常见的有观音瓶、棒槌瓶、直颈扁腹瓶;盘碗也为数不少。
红釉烧成条件苛刻,让红釉依附于瓷器之上的技术,经历了工匠千年之久的追寻。
纯红釉瓷器创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乐年间完全成熟。宣德红釉与永乐红釉齐名,釉层肥润,呈色鲜红,釉面多有桔皮纹,口沿有整齐的“灯草边”,红白分明。宣德以后,红釉趋于衰落,历朝虽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见。
中国官窑瓷器(全套2册)官窑瓷器考古图集艺术书籍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购买元代红釉瓷器传世很少,此盘通体红釉纯然一色,且印花清晰,是件难得的佳作。通体一色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始见于唐代长沙窑,但当时只是偶尔制作。只有到了元代,景德镇才开始少量生产高温铜红釉瓷器。元代高温铜红釉瓷的成功烧制,在颜色釉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明代鲜红釉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