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窑红美人醉豇豆红闻名世

2022/9/17 来源:不详

随着明朝的国力下降,红釉瓷在宣德年间以后便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没落,到了明朝的嘉靖年间,更因为用于烧制高温“铜红”釉的紫英石料已断绝用完而停止了这种瓷器的烧制。而这一停就是一百多年。

清康熙朗窑红釉刻乾隆御题诗胆瓶

直到康熙盛世的到来,红釉瓷才再次出现。在康熙皇帝的旨意下,江西巡抚郎延拯亲自督办,经过多次试验后,才又烧制出精美的红釉瓷,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朗窑红”。郎窑红釉层厚润,红艳奔放,有玻璃光泽,见开片和牛毛纹,又称“牛血红”。

清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

“郎窑红”虽然也是瓷器珍品,但与明代宣德鲜红器却不能相提并论,正如清代名人许之衡所著《引流斋说瓷》评说的“宣德祭红则为红釉之极轨”。

明永乐红釉高足杯

宣德红釉器呈色均匀自然,庄重肃穆,鲜明温润,釉层晶莹,真正体现红宝石的韵味。

宋代红釉双耳三足炉

而“郎窑红”的呈色不大均匀,色浅的太明亮,红色漂浮。

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色深的太暗,红色死气沉沉且带给人一种带黑的感觉。当然,“郎窑红”毕竟是“铜红”釉瓷器的一种,“铜红”釉瓷器的烧制难度很大,以至今日景德镇还流传一句顺口溜:“要穷,烧郎红”,可见“郎窑红”还是很难得的。

除了郎窑红,清代高温“铜红”釉还有豇豆红、霁红。豇豆红呈色如煮熟的红豇豆皮,有粉质感。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

明正德珊瑚红釉渣斗

因烧成温度条件有差别,呈色有几种,明艳正红的叫“大红袍”、浅淡粉红的称“豇豆红”、鲜嫩娇艳的称“美人醉”。

清雍正祭红釉盖钵

单听名字就够美了。霁红是仿明宣德祭红釉的产品,深沉红艳,釉面不流不裂,见桔皮纹。

清雍正祭红釉梅瓶

清代也有低温红釉,一种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珊瑚红,另一种是以金为呈色剂的胭脂红。珊瑚红即明代的矾红,因烧成温度较明朝高,红中带黄如红珊瑚。胭脂红有浓淡两种,浓的称“胭脂紫”,淡的称“胭脂水”。

清雍正祭红釉玉壶春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