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养生进补防止贴秋膘
2022/11/15 来源:不详斑鸠菊注射液 http://m.39.net/pf/a_4344158.html
秋天到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贴秋膘,民间也一直流行着贴秋膘的习俗。
原因是因为夏天酷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偏爱没有营养的清淡食物,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体重丢失,因为这个原因还有人把夏天叫做是苦夏,所以到了秋天后,气温下降,就要多吃肉类、如炖肉烤肉红烧肉等,把整个夏天丢掉的体重给补回来,也为过度寒冷的冬天储备能量。
那么贴秋膘这种做法有没有道理呢?
对于健康有益还是有害呢。过去食物缺乏,生活条件艰苦,人们普遍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从事体力劳动,很容易导致能量营养不足。所以每到秋冬季节,大家就会想办法多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调养身体,在那个年代贴秋膘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现在人们几乎不存在食物缺乏的问题了,而超重和肥胖才是现在更大的问题。肥胖是目前第五大死亡原因,肥胖还会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看看周围人的腰围和体重,看看近些年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所以现代人去贴秋膘反而可能出现一些健康隐患。因此现阶段防止肥胖才是现在应该推崇的生活方式。
但是顺应季节进补依然还是要做的,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特点,同时也有一些季节性的疾病需要去预防和管理,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如何科学进补又能防止过量贴秋膘是我们每个养生人迫切想要知道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如何在秋季合理进补,同时避免贴秋膘的问题。
初秋进补原则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据传统的季节养生观念,秋冬是需要进补的。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但不能盲目进补,营养补充也需要循序渐进。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把秋季进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秋季进补三部曲:平补-润补-滋补,我们分别来看一下问什么要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补。什么意思呢?就是初秋时节要平补,为什么呢?初秋暑热未退,在刚立秋后气温还没有完全降低,这个时候还要做一定的解暑降温,在饮食上要适当减少冷饮以及寒凉食物的摄入。
俗话说“秋瓜坏肚”,对各种瓜类水果也应该少吃,以防伤到脾胃。另外初秋时节,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中医上来讲湿易伤脾,进一步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以致出现食欲不振,因此,可以选择一些食疗方,适当加入扁豆、豇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的食物煮粥食用,从食疗的角度改善脾胃功能。
另一方面,炎热而又潮湿的气候极适于病菌繁殖,再加上整个夏季不规律的饮食结构、比如各种冷饮、辛辣食物影响到肠胃,导致肠胃功能可能是处于一年四季中的低谷期,饮食稍有不慎,即可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所以也要把好食品卫生关,严防病从口入。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入秋之后,可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如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以补充人体在夏日的消耗,但要注意,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大量进各种肉食,会增加脾胃负担。根据“秋宜平补”的原则,食材应该选择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禽蛋、奶制品、豆类以及山药、红枣、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核桃等。民间有俗话说“秋藕最补人”,可将糯米灌入藕眼中蒸熟后食用,是非常适合初秋来吃的一道菜。另外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可以食用具有健补脾胃之功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等,这个是初秋养生进补选择食材的原则。当然饮食养生是一方面,在饮食额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根据季节适宜做养生方案,通过产品效果来加持养生效果。
秋进补,先和胃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盲目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前重在养胃,调理肠胃功能
仲秋养生原则
首先来看一下仲秋的季节特点和身体上的一些生理特点。
仲秋万物干枯,这个时候气候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干燥,所以人体常常也会表现出干燥的特征,比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所以仲秋的进补原则是润补,对此,饮食上也要进行调理,注意预防秋燥。食物以水分含量高、甘润的为主,适当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biqi)、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
另外可以适当吃一点酸味的食材,比如各种酸味水果,因为酸味可以刺激人体的水液分泌,改善各种干燥问题,而且在中医上也有讲,酸生津,有润燥的作用。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这种都可以,适当选择一些。
除了天气原因,饮食上的一些不良因素也会造成秋燥。首先是水喝得不够或不对。很多人喝水不足,一天也喝不上两三杯,这就可能会导致身体缺水,进而表现在皮肤上。建议仲秋早晨起床后就喝一杯温水,白天要喝够8杯水,别等口渴再喝。这段时间适合喝淡蜂蜜水,其中富含果糖,是一种亲水物质,吸湿效果好,可以延缓水分的吸收速度,长时间可以滋润咽喉和胃肠道黏膜。
另外,维生素A是上皮组织合成和修复所必需的物质,如果缺乏就会导致皮肤黏膜分泌的黏液和皮脂减少,引起表皮干燥、角质化。所以也要注重维生素A的补充,适当吃些橙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胡萝卜、南瓜、地瓜、菠菜、芥蓝、地瓜叶等)、动物肝脏、动物肾脏、深海鱼、蛋黄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最后,应少吃辛辣的食物,防止加重秋燥。
晚秋养生原则
晚秋气温逐渐下降,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品,并忌生冷。对于需要在冬季进补的人来讲,此时是调整脾胃,打“底补”的最佳时期。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一部分人,特别是体质比较差的人,不仅秋季要进补,俗话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所以秋季结束后,冬季同样需要干预,那如果体质比较差,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在冬季进补的时候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所以在此之前呢?在晚秋的时候提前进行身体的调理,目的是为冬季进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有的人说自己虚不受补,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这里了。,所以晚秋应该滋补来纠正不良的体质,逐步调理脏腑功能,让人体能慢慢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经过底补,脾胃健运,入冬就可放心进补了。
晚秋是秋季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是秋季养生的关键期,身体哪里养得不好,入冬马上见分晓。俗话说春捂秋冻,这个是日常生活习惯的一个方面,但是到了晚秋,“秋冻”该停止了,如果不在意,很可能冻出一身病!特别是头部、脖子、肚子、腰背、小腿、脚这几个地方,要注意防风防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格外注意,预防气温骤降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