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腊味儿一百个四川家庭有一百种腊肉

2022/9/2 来源:不详

众所周知,成都平原的冬天很难见到大雪,在北方用下雪来步入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时,四川人民选择另辟蹊径:做腊味。

当家家户户晾出腊肉香肠的时候,你就知道,隆冬已至。

问:怎样让食物长久保存?

答:盐渍并风干。

制作干肉的方式在中国由来已久,春秋时期孔子招生的学费“束脩”就是“十条干肉”。

柳宗元《捕蛇者说》里:「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的意思为把它晾成干肉来做饵。

腊(là)的解释则与时间有关:

1、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

由此可知,曾经的腊(xī)肉与腊(là)肉并非完全相同。

不过,随着汉字的演变,这两种读音合而为一,只留下了腊(là)肉这一种读法;现在做腊味也大多都在临近年末的冬月时节,因此它们的含义也逐渐统一。

在四川,冬月制作的腊味,腊八之后就可以上桌了——从腊八粥到年夜饭,腊肉香肠都必不可少。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亲人。

很多出门在外的四川人,家里长辈都会叮嘱:带包香肠去吃。这种来自家乡的味道,是一份不声不响的陪伴。

四川腊味多种多样,腊肉、香肠、腊排骨、腊猪蹄、风干鸡、风干鸭、熏鱼等,每一种又根据自家口味有不同制作方式,今天川川子就先讲讲每家每户的标配:腊肉香肠。

一年到头,临冬猪肥,正是制作腊味的好时节。在四川,半头猪用来做腊肉是常见的事。

猪肉刮净盐渍,放在大盆里密封一周左右,腌好后用棕树叶穿过挂起,然后分为两大派别:烟熏派和风干派。

烟熏,顾名思义,就是用烟来熏制,让肉变得紧实。熏肉的柴火也有讲究,以柏树枝叶为最佳,燃烧成灰烬和木炭的部分,可以用来煨红薯和土豆,相信也是不少四川人童年的记忆。

熏好后的腊肉肉质红亮,自带香气,让人垂涎三尺。

对于不喜欢烟熏味的四川人来说,风干则是最佳选择。同样的腌制步骤,腌好后直接晾晒,静待风干。

就像吃牛肉火锅,牛的不同部位会分开售卖,腊肉也如此,猪的不同部位吃起来口感也各不相同。

通常,猪颈肉、二刀肉和坐墩肉最受欢迎,这几个部位制作出的腊肉肥瘦相间,且肉质相对松软,老少咸宜。

一头猪的另一半,就用来做香肠了。

和腊肉的自制不同,香肠通常要到市场里去找专人灌制。卖猪肉、卖调料和灌香肠在冬至前成为了一条产业链。鼻子敏感的朋友,这时候就不要去凑热闹了。

香肠在四川分为多种口味,其中,川味和麻辣占据了半壁江山。

刚听到川味竟然不是麻辣的时候,川川子感到震惊,了解之后才知道其中区别——川味麻辣味轻一些。

或许这就像一些人喜欢在香肠里加花生,另一些人不喜欢;除了蜀香和好人家这些香肠调料可以直接使用以外,也可以选择自己调味,在川味基础上,衍生出相似口味。

香肠灌好后,用细绳打结,用牙签戳出小孔,挂在S型钩上:护栏、晾衣杆以及一切有架子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晾晒香肠的场所。

不过,挂出香肠的朋友们总是提心吊胆——

不只要提防过往行人,飞鸟和猫也是香肠的天敌。

一些选手甚至已经用上了摄像头,毕竟,越大户的人家,越容易被盯上。

吃腊肉香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煮好直接切片品尝,感受原汁原味。

然而,好吃的四川人总是能想出五花八门的做菜方式,也让腊味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白菜、干豇豆、豆角等一系列冬天可以找到的蔬菜炖腊肉已经是老生常谈,年夜饭没它我不吃(手动狗头)。

蒜苗炒腊肉、干锅土豆腊肉、苦瓜腊肉……个个都是下饭好手。

以及川川子最爱的川式腊八粥,失去了腊肉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香肠更不必说,一节香肠和米饭一起蒸,今晚又可以少洗一个炒锅呢。(计划通.jpg)

烧烤香肠带着炭火香气;串串香肠香辣升级;豆腐干炒香肠,川川子立即变身干饭人。

当然啦,就像腊味的制作细节各不相同,每家也都有自己的隐藏菜单,如果认识四川的朋友,不妨在冬天去本地人家里感受一下腊味的99种做法(滑稽.jpg)。

腊味,一种沿袭千年的传统。

在人口流动性不强的过去,是每户人家一年的期盼。

如今,它是一种纽带,用家里传承的口味来记住乡愁。

今年,你家开始晾腊肉香肠了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