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贫脊如何修复,看我国古代人民是如何修
2023/11/14 来源:不详北京最好的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news/a_8605173.html
“万物土中生”,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所需的水、肥、气、热和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长久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认识到,在某些土壤上连续耕种一种作物不能获得好收成,只有给土壤施用动物和植物性粪肥,通过粪肥改土,才能维持或提高土壤的肥力,并因此积累到了丰富的认土、用土、改土和对肥料制造与施用的无数经验。这些经验对如今的土壤肥料学乃至大农学的实践思想、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夏朝以前,人们就意识到未开垦的处女地一般较肥沃,再加上杂草、荆棘、小树等烧后的草木灰,土壤就更肥了。所以,一旦地力衰退现象出现,他们就放弃旧地,另选新地。
*夏、商、西周前后,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了人工干预,人们回到“撂荒”地上生产,人们体会到土壤经过一段时期休闲之后,仍然可以照常生产。而且还逐步发现,在地里施入某些物质(灰、粪之类)之后,可以不必通过休闲阶段,就能在原地上连续种植下去。《诗经》里的“菑”(开垦一年的土地)、“新”(开垦后第二年的土地)和“畲”(开垦后第三年的土地),正是其遗迹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出现,使黄河流域发展迅速,并出现了灌溉农业,可以做到深耕、多耕、多锄,及时因地生产,重视粪灌,生产力明显提高。《荀子·富国》云,“田瘠以秽则出实不丰”“多粪肥田”“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明确提出了多施肥才能使作物高产。
*明朝的《宝坻劝农书》更是全面地讲述了蒸粪法、煨粪法、酿粪法、窖粪法等有机肥料制造方式。
可见,我国几千年以来的耕地能一直正常耕种,就是因为前人懂得耕地只有经过持续的保养,才不会使土壤贫脊。而耕地贫脊了可通过自然修复、人工修复二种办法来解决。
自然修复是在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重新形成土壤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天然植被,只是自然修复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于是就又有了人工修复。
人工修复是指通过人的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而形成的土壤肥力修复。人工修复最主要的用料就是各种有机肥,并拌有小量化肥以达到快速修复贫脊耕地的目的。下面小草就来详细介绍下有机肥的种类及秸秆与绿肥对修复贫脊耕地的作用原理。
有机肥的种类。有机肥俗称农家肥,包括以各种动物、植物残体或代谢物组成,如人畜粪便、秸秆、动物残体、屠宰场废弃物等。主要种类有:
1、堆肥。各类秸秆、落叶、青草、动植物残体、人畜粪便为原料,按比例相互混合或与少量泥土混合进行好氧发酵腐熟而成的一种肥料。
2、沤肥。沤肥所用原料与堆肥基本相同,只是在淹水条件下进行发酵而成。
3、厩肥。指猪、牛、马、羊、鸡、鸭等畜禽的粪尿与秸秆垫料堆沤制成的肥料。
4、沼气肥。在密封的沼气池中,有机物腐解产生沼气后的副产物,包括沼气液和残渣。
5、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作肥料。如豆科的绿豆、蚕豆、草木樨、田菁、苜蓿、苕子等。非豆科绿肥有黑麦草、肥田萝卜、小葵子、满江红、水葫芦、水花生等。
6、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肥料品种之一,作物秸秆含有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氮、磷、钾、钙、硫等。
7、饼肥。菜籽饼、棉籽饼、豆饼、芝麻饼、蓖麻饼、茶籽饼等。
8、泥肥。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港泥、湖泥等。
秸秆修复。
*秸秆腐烂是各种作物秸秆与人畜粪尿或秸秆腐烂剂共同堆积腐熟的过程。秸秆腐烂能迅速将秸秆堆料中的碳、氮、磷、钾、硫等分解矿化,形成简单有机物,从而进一步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营养成分。施用腐烂秸秆的好处有:
1、补充土壤养分。作物秸秆含有一定养分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既有较多有机质,又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如果把秸秆从田间运走,那么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物仅有10%左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通过施肥或秸秆还田等途径得以补充。
2、促进微生物活动。土壤微生物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净化土壤的重要作用。秸秆还田给土壤微生物增添了大量能源物质,各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也相应增加。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产生的纤维素、木质素、多糖和腐殖酸等黑色胶体物,具有黏结土粒的能力,同黏土矿物形成有机与无机的复合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容量减轻,增加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3、减少化肥使用量。农业发达国家注重施肥结构,如美国农业化肥的施用量一直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3以内,加拿大、美国大部分玉米、小麦的秸秆都还田。作物所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原有氮素。来自化肥的仅占23%~24%。这说明即使施用化肥,土壤有机物对作物生长仍是最重要的。所以,秸秆还田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好办法。
4、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近年农村仍有少量的秸秆采取燃烧处理,造成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层焦化等,有时还引起火灾。另外,秸秆随意处置还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所以秸秆还田有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5、可杀灭秸秆中的病虫。秸秆腐烂过程中的堆温较高,能杀灭秸秆中的病菌、虫卵及杂草种子,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基数。秸秆腐熟剂中的高效有益微生物,能在堆制过程中和施入土壤后大量繁殖,抑制杀灭土壤中的致病真菌,减轻作物病害。
绿肥修复。
*绿肥是指直接翻埋或堆沤后作为肥料施用的绿色植物体的统称。绿肥的种类很多,按绿肥来源可分为:栽培绿肥,指人工栽培的绿作物;野生绿肥,指非人工栽培的野生植物,如杂草、树叶、鲜嫩灌木等两种。下面就以人工栽培绿肥开始,再到绿肥修复耕地的作用。
1、单作绿肥。即在同一耕地上仅种植一种绿肥作物,而不同时种植其他作物。如在开荒地上先种一季或一年绿肥作物,以便增加土壤有机质,以利于后茬作物。
2、间种绿肥。在同一块地上,同一季节内将绿肥作物与其他作物相间种植。如在玉米行间种竹豆、黄豆,甘蔗行间种绿豆、豇豆,小麦行间种紫云英等。间种绿肥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做到用地养地,如果是间种豆科绿肥,可以增加主作物的氮素营养,减少杂草和病害。
3、套种绿肥。在主作物播种前或在收获前在其行间播种绿肥。如在晚稻乳熟期播种紫云英或苕子,麦田套种草木樨等。套种除有间种的作用外,可使绿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延长生长时间,提高绿肥产量。
4、混种绿肥。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混合播种两种以上的绿肥作物,例如紫云英与肥田萝卜混播,紫云英或苕子与油菜混播等。群众说:“种子掺一掺,产量翻一番。”豆科绿肥与非豆科绿肥,蔓生与直立绿肥混种,使互相间能调节养分,蔓生茎可攀缘直立绿肥,使田间通风透光。所以混种产量较高,改良土壤效果较好。
5、插种或复种绿肥。在作物收获后,利用短暂的空余生长季节种植一次短期绿肥作物,以供下季作物作基肥。一般是选用生长期短、生长迅速的绿肥品种,如绿豆、乌豇豆、柽麻、绿萍等。这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充分利用土地及生长季节,方便管理,多收一季绿肥,解决下季作物的肥料来源。
*种绿肥作物也要施一定的肥料。有人认为绿肥作物适应性强,不需施肥,本身作肥料还要施肥没必要,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虽然绿肥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强,但它也是作物,生长发育仍然需要一定的养分,缺肥的绿肥作物产量就不高。就以豆科绿肥作物来说,虽然它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但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旺盛期也需要一定的氮素养分,如果此时能适当施用氮肥,就会获得良好效果;又如绿肥作物对磷素也很敏感,如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低,会大大影响生长发育。故应适当施肥来满足绿肥作物的需要,以达到“小肥养大肥”的效果。
绿肥的作用
1、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各种绿肥的幼嫩茎叶,含有丰富的养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及各种微量元素。绿肥作物的根系发达,如果地上部分产鲜草千克,则地下根系就有千克,能大量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豆科绿肥作物还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据估计,豆科绿肥中的氮有2/3是从空气中来的。
2、能使土壤中难溶性养分转化,以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绿肥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和翻压后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能使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转化为作物能利用的有效性磷、钾。
3、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分解,除释放出大量有效养分外,还形成腐殖质。腐殖质与钙结合能使土壤胶结成团粒结构,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调节水、肥、气、热的性能好,有利于作物生长。
4、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绿肥施入土壤后,增加了新鲜有机能源物质,使微生物迅速繁殖,活动增强,促进腐殖质的形成和养分的有效化,加速土壤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