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植豆角,选择合适的栽培时间,正确防
2023/3/28 来源:不详全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50130.html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豆角是常见的蔬菜之一,种植简单,但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许多食品添加剂和化肥农药残留都对人体健康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基于此,现将配套栽培技术介绍,选择在适宜时间种植的品种,改变农田的生物群落,减轻豆角病虫草的为害,以期提高植株生长水平,生产出优质的豆角。
豆角肉质厚,味道好,市场需求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温室豆角种植的技术方面进行研究。
一、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存、耐运输、具有良好商业特性、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种。建议在春季种植耐寒品种,夏秋两季种植耐热防潮品种。
二、种子处理技术
挑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晾晒后,用62.5微克/升精甲·咯菌腈瑞士法郎计算按药种比1∶2.5~1∶进行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进行拌种。
或将种子与微克/升莠锈福美双以1:的比例混合,以预防土壤和种子传播的病虫害。种子与5%的氟虫腈混合,每升氟虫腈可预防地下害虫。
三、土壤消毒
播种前,播种前15天翻耕30厘米深的土壤,每12.68平方米施用10-20公斤细砂和3-4公斤高锰酸钾。
四、播种
及时播下种子,温室栽培一般是在8月初播种。过早播种,开花时夏季温度炎热,易造成花荚掉落。播种太晚,气温下降,豆荚生长减缓,产量下降。播种时,以浅播为好,每垄沟播2行,穴距约35cm,每穴播3~4粒,每亩播~孔,每亩播量1.5~2.5kg。
五、田间管理
播种后利用竹片搭小拱棚覆盖薄膜进行40~50d的苗期管理,利用小拱棚的避风、避雨、避虫害的“三避”技术培育无病虫、健身壮苗。
移栽前10~15天,对幼苗进行锻炼,风口由小到大,充分接受自然条件的锻炼。豇豆苗龄短,但必须加强水分管理,防止苗期水分流失。不仅要保持室内的温度,而且还进行通风,要保证幼苗生长整齐、健壮,并防止幼苗生长温度过高。
通过添加农家肥和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平衡混合物,禁止部分施用氮肥,促进配方施肥。深沟和高沟,防水。保持土壤湿润,严禁大水灌溉。整个生育期实行干湿交替管理。浇移栽水后要缓苗前浇水,不施肥,犁地育苗,一般犁2~3次,停止耕后的藤蔓,先到花序荚基本坐伏,待几花序出现花蕾后,结束蹲苗。
豆田铺设黑地膜、安装滴水管。通过改变豆角生态环境,破坏、阻隔豆角有害生物的发生、繁衍场所,达到减少豆角病虫害发生基数,从而减轻豆角病虫草的为害。
六、病虫害防治
1、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甲虫等害虫对光的趋向性,安装高振动频率的防虫灯来捕捉害虫。利用害虫对黄色、蓝色的偏好性,诱杀各种蓟马、斑潜蝇、蚜虫等。
2、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在螟蛾产卵高峰期,释放赤眼蜂防治螟虫。选用乙基、多杀螨剂、拟除虫菊酯、图林根杆菌、巴西亚纳、维霉素、阿维菌素、烟酸和苦参碱等农药生物,防治蓟马属、蚜虫、豆科植物、飞蛾、叶螨、钾蝇和线虫的害虫。
多角体病毒防治鳞翅目害虫。选择中生杆菌和多粘液杆菌防治细菌性疾病,如细菌性角化杆菌病、枯萎病。选用哈茨木霉预防和防治霉菌、灰霉病、霉菌、叶霉等疾病。
通过释放成年雌性的性信息素性成熟后,刺激雄性成虫的触角,成年雄性个体的性欲驱使人们飞释放激素与雌性交配和生育。性诱导技术将这一原理应用于寄生信息素化合物的仿生合成,寄生信息素化合物通过细胞核诱导释放到野外,将成年雄性吸引到诱捕器中,诱捕它们并破坏它们的交配以进行防治。
3、化学防治
可推广使用助剂,达到“省工、省时、省水、增效”的目的并减少农药使用量。一方面,可以节约用水,改善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使用药物的劳动力成本,这对农田,特别是大型种植田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适时科学用药,根据预测预报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以预防为主,在病虫害防治适期内施药。
使用农药必须符合管理条例规定,优先选择生物农药,使用高产、低毒、环保的农药。以豆田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害虫和有害害虫为标志,合理地同时进行选择性处理,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频率和剂量。在采收期间,应选择安全间隔较短的化学药品。
七、作物轮作
水稻-豆类轮作采用水-干旱轮作,即采用水稻季节和豆类季节的耕作模式。水旱耕作模式可以改变土壤生态,增加有益的氨化细菌,从而改变农村的生物群落。
在本文中概述了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技术、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以期促进豆角的生产栽培,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做到绿色无害,进一步为豆角的推广示范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