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元代青花还贵的瓷器文藏说瓷
2023/7/30 来源:不详看白癜风选老牌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5782290.html
红釉瓷,是一种单色釉,古玩行也称“一道釉”,是在胎外施单一颜色釉彩的瓷器。
明代霁红釉高足碗
这种瓷有高温釉和低温釉两种,高温釉是在生胎上施釉后经℃以上高温一次烧成;低温釉是在熟胚上施釉后复烧而成。红釉瓷也就有高温红釉瓷和低温红釉瓷之分,前者以铜为呈色剂,后者以铁、金等为呈色剂。
清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
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鲜艳亮丽的红色,一直是古代陶瓷匠人梦寐以求的色彩。
明宣德矾红釉描金孔雀花石纹执壶
但匠人们上下求索,直到元末才制作出这求而不得的红釉瓷。陶瓷学界也常以元为一道分水岭,元以前胎装饰主要是装饰手法,而元以后的主要装饰手法是釉装饰。在元、明、清时期,釉装饰得到极大发展,达到历史的顶峰。大名鼎鼎的红釉瓷就是创于元代而成熟于明代,继续发展于清代。
明宣德红釉敞口盘
人们常说,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在品种繁多、百花争艳的单色釉瓷中,高温红釉瓷的烧制难度最大。
明永乐红釉高足杯
它难就难在以铜为呈色剂,而铜的呈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釉的成分有关,对窑内温度、气氛变化和窑外天气也十分敏感,如果温度和烧制气氛掌握不好,铜就会发黑、变绿,甚至产生“烧飞”现象无法显色。即使用同一配方,在同样的条件下烧制,只因摆放的位置不同,器物的色调也不同。
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
正因为高温“铜红”釉如此难以“出彩”,唐宋两代在国力鼎盛时期也烧制不出呈色纯正的红釉瓷。虽然唐代的长沙窑就开始使用氧化铜作为着色剂,但瓷制品仅仅出现少量的铜红彩,且红中带黄。
清康熙朗窑红釉刻乾隆御题诗胆瓶
而到了到宋代钧窑,虽然初步掌握了铜红釉的烧造技术,但在釉面上也仅出现了红斑或紫红斑,日红中泛紫或泛青。
清康熙御窑豇豆红釉太白尊
直到元代,聪明的陶瓷艺人创烧出著名的釉里红瓷器,并在此基础上经无数次摸索、试验,终于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元红釉暗刻双凤纹牡丹梅瓶
因为是初创,难免会有瑕疵,所以完美的成品极少,且釉色尚不够纯正,器型有:碗、盘、小执壶、高足杯、俑等器物。目前元红釉瓷器的传世品在全世界仅十件左右。
明正德珊瑚红釉渣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