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康古镇焕发新商机,水籺每年销售收入
2023/4/13 来源:不详(央视财经《第一时间》)今天要带大家去的是位于广西北海的南康镇,南康镇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古镇。由于水路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南康自古以来就是个移民城镇,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并存,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跟着记者的镜头赶紧去那看看。
广西台记者满熠:这里是南康镇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老街,我们可以看到街道两旁都是充满南洋风格的建筑,至今已经多年的历史了!以前,这是北海重要的通商口岸。触摸这些斑驳的墙体,我好像还能感受到这里当时的繁华兴盛!
从上世纪初到80年代,这里都是南康最繁华的地方,经营着客栈、餐饮、百货等各种商号,骑楼楼层都不高,大多是两层,二楼住人,一楼则是商铺,如今在墙壁上还依稀可见早年的商号名称。除了骑楼建筑,南康镇还有众多文物古迹,一间间精巧的庙宇,一口口深幽的古井,无不沉淀着历史的沧桑。在时代变迁中,南康人也发展了一种独特的民间曲调,南康调,也叫“卖鸡调”,它以当地方言演唱,独具魅力。
广西北海南康镇文化站站长黄胜喜:卖鸡调其实就是我们南康的《孔雀东南飞》,它起源于当地流传的一个爱情故事,经过世世代代的传唱,现在又加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是我们南康人特别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男女老少基本都会哼上几句。
作为传承千年的古镇,南康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南康水籺,当地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没吃过水籺,就不算来过南康。
记者满熠:在南康镇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像这样的传统小吃,当地人叫水籺,也就是米糕的意思,当地人把它当主食,我来尝一尝!很清香,很有嚼头!
水籺,是一种用大米浸泡打浆制作成的美食,在北海乃至广西地区销量很大,每年的销售收入达到7千万元,几乎每个来南康探亲访友的人都会带上一份水籺。
南康叶氏水籺传承人:祖祖辈辈做下来大概有一百年历史了,到我们这一代就是第八代了,每一天有各地的客商,外国回来的客商来这里吃,一天大概可以卖一两千份。
广西南康:传统商品集散地焕发新商机
南康镇不仅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自古以来就是北海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商号云集,如今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南康镇也在努力打造一个辐射区域更广的现代化商品集散地。
在南康镇的一个仔猪交易市场,记者看到,前来选购仔猪的各地客商络绎不绝,杨平来自四川,做仔猪生意已经十几年了,南康镇是他最重要的进货渠道。
四川进货商杨平:这里的小猪品种比较好,称秤比较公正,然后组织货源来得快,我们一过来一下子就装好了,装好我们就可以走了。
据了解,南康镇是广西最大的黑土猪猪仔交易地,每年的交易量达到万头,由于这里的黑土猪成活率高,长的快,因此受到了湖南、四川、内蒙古等地养殖户的欢迎。交易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这段时间猪价回落,各地养殖户补栏热情有所下降,但交易所每天的仔猪交易量依然保持在五六百头左右。
庞世富仔猪交易所负责人:我们这里一天最多能达到五六千头,今年猪的价格稍微有点低位,所以这几天老板就少一点过来,交易量就少一点,比如去年猪涨价的时候,一天有十几二十辆车来到我们这个市场交易。
除了仔猪,南康镇还是广西豇豆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和集散地,这里的豇豆种植面积达3.5万亩,是南菜北运的主打品种,全国各地的菜市场都可以见到南康豇豆的影子。由于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投资农业。蒋捡是一位来自福建的投资商,来南康种植胡萝卜已经三年了,他种植的有机胡萝卜大多销往日本,价格自然也比普通胡萝卜贵了好几倍。
胡萝卜种植户蒋捡:现在这个胡萝卜有23公分长左右,出口日本的标准是四到五两,亩产大约三吨,出口日本,一年我出口日本大约在吨左右。
随着观光农业的兴起,南康也在原来单纯的农作物种植基础上发展出了农产品采摘体验等新业态,吸引了各地游客。
游客劳庆蓉:听说附近有一片胡萝卜地,然后女生比较爱玩,就来这里游玩一下,顺便采摘,试吃了一下,真的比较爽脆,然后口感比较好,听说这个胡萝卜素很多,女生肯定爱吃。
(本文编辑:魏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