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瓷器,我们长得虽然奇葩,但绝对不
2022/9/24 来源:不详在文物圈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那就是文物的真假。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不法商贩伪造文物,以假乱真,以它们热情奔放的纹饰、超越时代的材质以及令人大开眼界的造型,不断地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确实有一些文物的造型非常奇葩,看着特别像是假文物,但实际上是真品。尤其是陶瓷器,确实出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物件。
多角坛
多角坛,其实就是一种浑身长角的坛子,这种坛子一般为陶瓷材质。这种器物一般认为出现在唐朝,一直沿用到宋代。
这么个奇怪的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的呢?是随葬用的。一般情况下,多角坛会装满粮食,埋在地下,为地下的亡魂继续提供粮食,防止灵魂挨饿,所以坛子上常常刻着稻谷的图案。在当时的文献中被常被称为“粮罂”“五谷仓”等。多角坛,本身的形状就像一株巨大的稻穗,仿佛看一眼就饱了。
多管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多角坛的形状也随之改变,逐渐演化成了另一种器物——多管瓶。
虽然名字变了形状也变了,但两种器物在器如其名、奇形怪状这两点上还是高度统一的,也都承担着随葬器物的功能。
但多管瓶的材质和做工要比多角瓶高出很多,整体造型也更加美观,甚至开始出现了分层的造型。瓶身上伸出的管子也有所不同,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些管子往往与瓶身不相同,至今也不知道其用意是什么。
青花瓷蒙古包形瓶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有一件奇特的青花瓷展品。这件器物整体就像一个蒙古包的造型,它通体描绘了中国传统纹饰:祥云、花卉、海水、仙鹤,在器物下方还开了一个小门。
这么一个器物到底是干什么的呢,有学者认为,这是仿造真正的蒙古包所做的微缩模型,是用来陪葬的。但是参考真正的蒙古包来看,这件器物下面开的小门,与真实的蒙古包的门相差太大了。
因此有人提出了另一种想法,在各个寺庙的墓塔中,有一种用于合葬一般僧人和信徒骨灰的塔,这种塔被称作海会塔。这些人认为这种蒙古包形的器物正是“海会塔”的微缩模型,是用来存放骨灰或舍利子的容器。
青花瓷球形器
在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原属伊朗阿德比尔陵寺的青花瓷球形器,这种青花瓷应该是古代中国制作后出口到该地。
最初,美国学者波普认为这是一件明朝的器物,大约在15世纪左右制成。但中国学者李仲谋通过对该器物上的图案,做工等方面进行判断,认定这件器物为元代瓷器。
其实相对于对它的年代的研究,人们更关心的或许是它的用途。有的学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油灯悬挂装饰,在中东地区应用较多。还有一种比较可能的功用是作为水烟壶座。
但这两种用途一直都是学者们的推测。而这件器物的真正用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可知。
茄式壶
熟悉化学的人看到这件瓷器,会认为这是一件化学仪器。这种长得有点像化学仪器“鹅颈烧瓶”的瓷器,有一个很中式的名字——茄式壶。这种茄式壶造型奇特,颈部细长而弯曲,且有一个小口,壶腹呈一个长茄子的形状,圆底满釉,而且放置不稳。
看茄式壶奇特的造型,可能很多人都会以为它是熊孩子乾隆皇帝一手主导烧造出来的新奇玩具。实际上,这可太冤枉茄式壶了,人家还真就是正正经经始烧于康熙年间的瓷器。
不过,造型这么现代的茄式壶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大家至今还不是很清楚。有些学者认为,它可能是宫廷医疗用具中用来熏蒸的器物。
苹果尊
看这么一个长得像苹果的瓷器,这就是接下来我要介绍的器物——苹果尊了。它形似苹果,造型还可以细分为缩颈和无颈两种。缩颈苹果尊与我们日常见到的苹果最为相似,无颈的苹果尊口沿部内凹,就像一个被抠去了蒂部的苹果。
与茄式壶一样,苹果尊也是出现于康熙年间的一种器形。苹果尊虽然在造型上可能给人一种“摆件”的印象,但实际上,它是文房用具中“水盂”的一种,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如果是豇豆红釉的苹果尊,则更为名贵。在收藏界,有豇豆红“八大码”的说法,指的是豇豆红釉瓷器的八种既经典又美丽的器形,分别为:柳叶瓶、莱菔瓶、蟠龙瓶、菊瓣瓶、太白尊、镗锣洗、印泥盒和苹果尊。
以上这些瓷器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它们奇葩的造型通常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假的,但通过釉色、纹饰、工艺等多方面进行细致考察才能对其真伪和年代作出判断,通过历史文献的甄别,才能探索出他们的用途。
你还知道哪些造型奇葩的陶瓷器呢?评论区一起来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