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的菜篮子贵州蔬菜基地引来网友关
2022/9/11 来源:不详贵阳网讯“大地飞歌连山海,醉美高铁走贵广。”10月6日,央视“坐着高铁看中国”主题报道聚焦贵州第一条高速铁路——贵广高铁。其中,贵广高铁开通后,贵州的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成为最大亮点,引发众多网友观注点赞。
当天上午8时32分,央视报道团队登乘D次动车(贵阳北—广州南),列车上共直播5个多小时。在贵州段近2个小时的直播中,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贵州刺梨、都匀毛尖、雷公山银球茶、麻辣土豆丝等特色农产品以及贵州民歌和神奇秀美的黔中美景。
贵广高铁全线共有座隧道,其中大多数分布于贵州境内,“桥隧相连、钻桥过隧”是其主要特点。上午9点13分至16分,D次动车即将抵都匀东站前,3分钟内竟然穿越了9座隧道。位于贵州榕江县境内、全长14.7公里的贵广高铁第一长隧——岩山隧道,动车穿越该座隧道仅需4分钟,而建设者们却经过多天(3年零8个月)的艰苦奋战才建成,令网友们啧啧称奇。
直播聚焦的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黔南配送分中心,位于都匀市墨脱镇的成片菜地,地里种植着茄子、黄瓜等多种绿色无公害蔬菜。
在广州市江南蔬菜批发市场,来自贵州的廖清芬介绍,贵州的蔬菜非常好卖,她一天要批发五六车蔬菜,多的时候七八车,有豇豆、茄子、菜心、佛手瓜等多个品种,来自贵州黔南州、安顺市、毕节市等多个市州。
廖清芬说,贵广高铁开通后,贵州蔬菜从农田采摘,经过严格检测后直接送上动车,到广州后依然非常新鲜,因此非常抢手。“我已经带出来四五个老家亲戚做蔬菜批发了。”
“贵州真美!”“贵州,我爱你。”……网友们纷纷感慨。
还有一些网友说,贵广高铁不仅是一条风景线、旅游线,还是一条脱贫线、发展线,对于推动贵州黔南州、黔东南州等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曾秦)
穿越“喀斯特”的高铁
-新闻特写
年末贯通的贵广高铁,全线隧道长公里、座,穿越多个溶洞,地下工程有一半在施工难度极高的岩溶发育地区,建成时曾被誉为“超级地铁”。
乘坐贵广线的旅客不难发现,与广州高楼林立的闹市区相比,动车组钻出隧道后窗外的风景大不相同:在桂林阳朔段,列车一边是漓江风景名胜区,一边是阳朔国家森林公园;等进入贵州段,让人遗忘喧嚣的苗乡侗寨不时跃入眼帘,连片的吊脚楼和梯田从列车两边掠过……据悉,贵广线沿线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等近20个。沿线的民族风情、自然山水和现代时尚被高铁串联起来,贵阳、桂林、贺州、肇庆、广州等沿线城市纷纷组建旅游联盟,带动旅游业显著增长。
从年底广州市首启“百企千团十万广东人游贵州”,到今年7月重启“百万老广游贵州”活动,每年广东省到黔南州的过夜游客超30万人次。今年10月1日至4日,贵州省接待游客9.95万人次,其中铁路进出的旅客是民航的3倍多。
高铁穿越喀斯特地质地区,不仅让数以千万计的贵州、广西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人员有了新集散通道,还吸引大量东部客商“闻高铁而动”。不少贫困县搭上“脱贫专列”——从制造业到旅游景区开发、旅游城镇建设、温泉度假酒店等服务业,数百亿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带动了沿海资源向内陆纵深转移配置。
张贵从贵州大山里走出去,在广州市江南果蔬批发市场做了15年蔬菜批发生意。今年国庆节,他乘坐高铁到黔东南考察新的蔬菜基地顺便度假。自贵广高铁开通以来,他往返于贵州和广东的频率,从原来每年两三次提高到至少每月一次。
高铁开通前,张贵曾尝试从贵州寻找货源,但受限于交通条件没成功。高铁开通后至今,张贵已在贵州谈成10多个合作基地。如今,在“黔货出山”等政策的扶持下,高品质蔬菜源源不断地从贵州运抵广州,摆上了珠三角地区市民的餐桌。
贵广高铁开通后,成为连接大西南和珠三角的重要经济走廊。贵阳市、贵安新区作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正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举,融合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编辑:李平平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